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儒家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持守善德,恰到好处;时中:因时而变,中和:真善美的统一;和而不同,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由次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在于,以和为贵,致中和,以求社会和平发展;恰到好处,讲中庸,以求掌握真理;修身为本,讲忠恕,以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而不同,讲原则,以求坚持正义;天人合一,讲天道,以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姚雪 《中国集体经济》2014,(24):150-150
中庸之道是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至高境界,它是一种实践智慧。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讲,中庸之道意为恰当、平和。喜怒哀乐是个人情绪的正常表现,使人的喜怒哀乐达到中庸的状态,对于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庸"作为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由孔子提出。孔子不惟提出了这一个概念,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在孔子看来,"中庸"首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与古圣先王的道德和人格紧密相连的,同时又是一脉相传的治国经验,是指导人们立身行事的行为准则。"中庸"既具有道德哲学的内涵,又具有生活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朱熹把它们从《礼记》中抽出,作了章句,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编成《四书章句集注》,元仁宗以后,把它作为科举出题用书,从而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书,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重大影响。《礼记》是由西汉时戴圣编篡的,内容包括秦汉以前的各种礼论选集,亦称《小戴礼记》,共49篇,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门徒所记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大学》《中庸》两篇主要是探讨宇宙观方法论的哲学著作,它补充和阐发了先秦儒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它的作者,据郭沫若考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礼记》在儒家经典中被称为大经,是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这是一部丛编,内容包括战国至汉初儒家论述有关礼的文章共四十九篇,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的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中两篇《大学》、《中庸》被朱熹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与五经一起构成对中国古代知识人影响最大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中庸思想通常被概括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然而这只是从否定方面对中庸的规定.若从肯定方面以现代伦理学、美学视角审视中庸,则会发现中庸是"名中实极".它的内在规定即是至诚、至善、至美的三个维度的统一.至诚的道德情感是它的根本,完美地遵守社会规范、追求无缺憾的美是它的本质.中庸不是庸俗的折中,而是诚、善、美的巅峰.  相似文献   

7.
中庸作为儒家学说的一部分,它在论述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方面,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材料。毛泽东同志说过:“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47页)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孔子首倡的中庸之道,不仅是儒家学派的伦理学说,而且是他们对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是他们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方法论。中庸之道,在中国延续了好几千年,给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缓慢脚步,同中庸的消极作用,颇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吸取前人"用中"、"尚和"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中庸"这一概念.经过后世儒学学者的发挥和阐释,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庸思想体系.了解"中庸"的涵义及其思想演进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中庸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萌 《黑河学刊》2013,(5):38-38,114
儒家"以人为本"、实现"合和之境"的管理哲学思想,与我国当下所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境。我们把旧文做新解,不仅让儒家思想紧随时代脉搏、发扬光大,同时让时代承接历史、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经济周刊》:绵延千年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但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今天的时代,您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您的"国学课"内容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范曾:国学只有好、坏的区别,没有新、旧的区别,因为只要是够好的,它就一定会有长期的生命;不好的,自然不会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我讲国学最主要的有几个经典:比如当然要讲的《易经》、《大学》、《中庸》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和道  相似文献   

11.
张君劢综合中西,博采众说,提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观,主张宪政民主的立国之道,试图寻求自由与权力、自由与公道、民主政治与计划经济的中道,旨在实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协调融合,他的中庸调和思想虽然在中国革命与战争的环境下无法实现,但却具有超时代的意义,对于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政治经济协调发展仍有极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仁之 《河南经济》2003,(11):95-95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儒家与法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所倡导的是“性善”论,而法家所倡导的则是“性恶”论。这两种对人的本质特征截然相反的假设,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路。探讨其中的差别,对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岩  陈忠卫  蒋兵 《科学决策》2017,(7):85-104
中庸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行为和做事准则。在创业团队之中,领导和成员在决策中的中庸思维会深刻地影响团队决策效果。依据文化资本理论和决策理论,从中庸思维与创业团队决策效果的关系入手,引入行为整合作为中介变量,责任感知和包容氛围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起了关于中庸思维、行为整合、责任感知、包容氛围和决策效果之间的理论模型。以来自58个创业团队450名团队成员为样本,研究发现:(1)中庸思维与决策效果呈显著正向相关;(2)中庸思维与行为整合呈显著正向相关;(3)行为整合在中庸思维与创业团队决策效果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中庸思维与责任感知和包容氛围之间的交互对于行为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把礼乐教化看作人之为人以及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社会、家庭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从而实现稳定与繁荣。但儒家为礼乐教化所确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表现出一种虚伪性;把礼制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结构模式绝对化、永恒化,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四章 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与实践平台。生态农业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系列基本目标要求;也只有实现了生态农业,才能够说明在农业发展方式上,我们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家族”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一个“群”的概念。“家族文化”就是在以亲缘和血缘关系为中心的网络中,各个主体依次以亲缘、学缘、地缘以及朋友圈子层层向外延伸和扩展,形成一种形似波浪扩散式的组织格局,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夹杂着浓厚的儒家色彩。家族或家庭是中国社会系统中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单元。在此背景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婉祯 《魅力中国》2010,(22):164-164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中庸》中有多章提到“诚”的意涵。在〈中庸〉文本中”诚”不仅是天道之体现,更是连接天道和人道的连接点.因此,其意义就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来对”诚”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认为,济南的性格是古典、中庸甚至保守的。他们言之“凿凿”--济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然,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文化渊源使然,甚至济南的气候使然……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公平正义的社会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实现。因此,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在协调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