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及依法授权、委托符合监察执法条件的组织(以下称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做出行政处理或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维护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为了实现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目标,《劳动法》在更加倾向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在依法制约劳动者侵害用人单位权益的行为,以维持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竞业禁止制度就是《劳动法》中着重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一项制度。那么,《劳动法》中的竞业禁止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这项工作承担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劳动者解难的重要职能。在向社  相似文献   

5.
近日,湖北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促进会是由湖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发起,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省建筑业协会等190家单位和48名个人成为首批会员。促进会的成立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用工管理制度,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遵守有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察,依…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各级劳动监察部门把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处理职工举报、投诉结合起来,既热情宣传《劳动法》,又对职工举报、投诉事项认真调查取证,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予违法、违纪、违规的用人单位依法依程序严肃处理,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常规监察超额完成责任制目标。据统计,去年全市常规监察用人单位7417户,超额完成省下达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依然存在问题,保障监察部门对法律的执行与维护力度不够,执法能力和水平与国家的政策精神相违背,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呼声。有关劳动者权益的纠纷此起彼伏,仲裁机构人员紧缺,矛盾突出,必须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监察,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研究出有利于缓解劳动争议的机制,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它具有行政执法性质,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行政复议,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者提请对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依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作了较大的调整。它的颁布实施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和管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进  廖宏程  罗筱梅 《新远见》2011,(12):63-67
我国经济转型期.民工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民工素质提高及权益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劳动监察的框架之下提出劳动监察审计的概念.从法律和职能创新视角做出分析.以期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的前提下,加强我国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力度,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转型期,民工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民工素质提高及权益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劳动监察的框架之下提出劳动监察审计的概念,从法律和职能创新视角做出分析,以期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的前提下,加强我国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力度,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上海劳动保障》2000,(3):31-32
1.为什么要建立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答: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是劳动行政部门按年度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的一项行政执法制度,也是扩大劳动监察覆盖面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新形势下规范劳动合同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实施半年来,不少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落实了基本劳动标准,为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令人瞩目之处,不仅仅因为其对资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如何惩处违规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更因为《条例》为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力度和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过去,我们常常听到劳动保障执法人员这样抱怨:《劳动法》是大法,实施细则的缺乏,是导致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强的主要原因。而《条例》赋予了劳动保障监察前所未有的“权力”,大大提升了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硬度、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针对过去用人单位拒绝接受劳动保障监察的情况,《条例》第十五条就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和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像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这些  相似文献   

20.
王庆锋 《人力资源》2022,(21):88-89
<正>作为劳动者,很多时候是被动接受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条件。比如,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劳动者,要接受它的加班文化;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动者,要接受它周期性的拖薪现象;从事传统制造行业的劳动者,要接受它倒班的工作制度……在劳动关系中,求职者在多数情况下仍处于弱势地位。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一些劳动者选择隐忍不发;一些劳动者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却苦于找不到方法。此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劳动者维权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同时也给劳动保障监管工作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因此,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