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结构会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旅游产业结构直接反应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旅游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了解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区域旅游增长贡献,对旅游经济发展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我省经济也在平稳快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结构变化,由主导产业不断更替而引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经济增长中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改革开放30几年的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性。同时,针对山东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2,(1)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是经济提升发展永恒的核心内在,对于山西省而言,当前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特色优势的创新发展。而在这一发展政策提出的背后,分析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显著相关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基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查找山西省2000—2019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以来就业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是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实证分析改革过程中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偏离通常的生产率估计的方法争论,采用历史事实描述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实证分析中多阶段估计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为依据,把整个时间序列分为1978-1990、1991-2000、2000-2011三段,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计算了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关联度,并且运用计量分析每个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新疆的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从“一二三”发展为“二三一”的模式.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来看,新疆应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霍娈 《经济论坛》2004,(22):29-3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两步法,对沈阳市1978~2009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参考数列)和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较数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关联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具有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度呈下降趋势;(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加强趋势;而经济增长只对第二产业影响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逐渐失去影响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不明显;(3)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因此,要调整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稳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江苏、浙江两省经济发展尤为突出。文章利用1979年~2005年江浙两省总产出及各产业产出数据,建立线性模型,对两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两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之一,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80年以来,青海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产业转型;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出现两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特别是2000年以来上升幅度很大,创历史新高;产业转型任务相当艰巨,需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厘清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从实证角度分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方面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影响,另一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最后得出几点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湖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罗永乐  魏海涛 《经济地理》2005,25(4):491-494
采用偏离—份额法对湖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地带及各地级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将14个地级市州划分为三类:产业结构推动效用显著的地区、结构推动效用不明显的地区和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地区。并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战后台湾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所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业地位的消涨、比较利益的差异及劳力吸收率的更迭造成城市化动力更替,是台湾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重点探讨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平均滞后期为3—4年,同时广东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珠三角地区是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高值区域。引入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模型,将广东各城市按照建设用地扩展差异划分为剧烈扩展、强扩展、弱扩展和稳定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效率是不同的,稳定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大,其次是弱扩展型,再次是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弱,另外,剧烈扩展型地区的建设用地效率最高,其后依次是强扩展型、稳定型、弱扩展型。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年代,并建立了动态比较的计量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各市州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总体上呈明显的非均衡上升趋势;转换能力的增长幅度变化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不规则的"U"型形式;全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绝对差异呈反"S"状扩大态势,相对差异则表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浙江工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瑞娟 《经济地理》2003,23(2):202-205
新世纪浙江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浙江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其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探讨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认为浙江工业结构的调整妇挥它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上的优势,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要有重点地促进一些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刘东勋 《经济地理》2005,25(3):343-347
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