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监管模式。在建设金融强国视域下,系统研究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版“监管沙盒”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贯彻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特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原则,构建了中央与地方配合的顶层设计,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行业自律等监管机制,并落实了从“入盒”到“出盒”的完整测试流程。中国版“监管沙盒”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的落地实施,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监管工具丰富、风险普遍较低等新特征,推动了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在项目准入、权益保护、持续监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完善项目分类遴选与“入盒”标准,打造全流程多元监督闭环,优化“出盒”后的持续监管机制,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效、催生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也使平台型金融科技公司具备了部分金融基础设施功能。金融科技应用具有扩大和缓释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双重作用。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面临监管资源压力、动机缺陷和数据局限三重考验,需以高效信息协同为基础,实施全面性、前瞻性的风险识别监管,并通过科技监管工具“以技术应对技术”实现革新。应建立“金融基础设施—关键参与者—金融科技公司”的全面监管框架,高效管理金融基础设施中的金融科技应用风险,并以监管科技推进监管机构引导风险协同共治、监测整体风险发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逻辑。  相似文献   

4.
康卫东 《海南金融》2022,(10):33-44
随着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业态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之余,也带来诸多新类型风险,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造成肘腋之患。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应围绕审慎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三个维度,构建更具专业性、穿透性与统一性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并从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两个方面阐释了“为何”与“如何”构建“三维一体”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如何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制度安排,以便加强对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链条上的风险点的监管,克服市场失灵,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降低国家社会保障的系统风险?笔者利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在反思美国金融混业背景下的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基础上,从制度框架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创新中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安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科技时代,属地监管与全国经营的矛盾导致风险处置责任难以压实,地方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以及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战场.在此背景下,如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构建区域性风险防范、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地方监管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课题基于重庆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综合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地方监管面临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7.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重复监管、监管盲区、责权不对等、职能混淆等问题,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缺损主要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及寻求理论指导,本文建议从中央地方政府统分结合、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关系、需求角度及基础性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在助推金融创新与监管创新方面产生重大作用,但金融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与监管挑战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为寻求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英国率先推出“监管沙盒”机制。本文从该制度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出发,梳理国际上监管沙盒适用的各种模式与产生的问题,并对中国目前该制度的试点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当前中国该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监管科技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金融效率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协调各方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9.
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金融监管不会抑制金融创新,但风险承担能力与风险承担水平匹配应是金融科技监管的底线原则,且能够有效解决规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问题。本文认为,即使是在“监管沙盒”中进行创新试验,也应要求金融科技平台企业的风险承担大小与其风险承担能力相一致,这样金融科技平台企业才能够“走出沙盒”。本文首先从实然性、必然性和应然性三个角度论述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监管的原因,并提出了审慎监管应遵守的四个原则:科技服务与金融服务分业监管原则、合规监管上升至风险监管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原则。之后,从公司治理体系、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双支柱框架、监管当局监督检查、信息披露以及宏观审慎视角提出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创新与银行监管存在着辩证关系。监管体制差异、监管内容的不同以及监管执行力的差别等,都会导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绩效之间的不同组合。在中国经济转轨和市场全面开放的双重背景下,只有完善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才能既保持金融稳定运行,又能推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传统金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被推向新的高度,也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监管需要在宽松与严格、弹性与刚性之间寻求平衡点,由此“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潜在风险、监管实践以及跨国经验的分析,旨在构建更富弹性与效率的“五位一体”多层次包容审慎监管的实现路径。在这一监管路径中,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既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政府层面的监管效能,又有来自行业协会、机构内控、社会监督等外部力量,多方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的包容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创新加剧暴露了现行监管规则的滞后与失灵状态,如何在促进创新与有效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至关重要.英国在创新金融监管体制的探索过程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创建了“沙箱监管”,通过主动合理的放宽监管规定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变成现实,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本文对英国FCA和新加坡MAS沙箱监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我国实行“沙箱监管”提出制度构想,希望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金融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4日,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及网信办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至此,网贷平台监管办法正式宣告落地。点评:《办法》称,将对P2P网络借贷机构采取适度监管、协同监管的理念。在主要监管主体上,明确了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负责的监管安排,明确提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网络借贷机构的制度设计、规则制定和日常的行为监管,明确由地方人民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与监管的内在逻辑下,监管科技犹如“创新之帆”下的“灯塔”,历经了三次发展演进:从加强技术层的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报送的自动化,并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全球监管科技发展背景下,尽管我国监管科技历经萌芽期与发展期,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模式传统等挑战。我国可借鉴英国、美国与新加坡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土化国情,构建起中国监管科技生态体系,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管科技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监管沙盒是一种可兼顾金融创新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监管模式,其本质为前准入监管、差异化监管和临时性监管,并提供了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创新主体的互动机制,有助于推动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在对监管沙盒的本质特征进行厘清的基础上,对我国引入监管沙盒的必要性与具体的法律制度构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可以考虑引入监管沙盒制度,增进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金融创新的监管成本。结合我国实际,应允许正规金融机构与"准金融机构"申请监管沙盒测试,并明确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作为监管沙盒的实施主体。在监管沙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强调底线监管思维,并采取消费者测试库与风险补偿等消费者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大量涌现。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动因与模式选择,并基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提出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按照业务属性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后,本文建议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难点与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从监管目标、监管原则和监管架构上着手设计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8.
倪剑 《上海金融》2015,(1):49-53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近期设立的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处置业务的专门机构,其定位、股权结构、业务模式和监管制度安排与原有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市场化的积极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定位和运营机制,提出建立以合规监管为主、风险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并探索设立符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风险监管指标;充实、完善日常监管措施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融合互联网衍生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其具有技术 性、技术与制度二重性以及认知性等特质性风险。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质性风险的基础 上,对已颁布的监管政策进行梳理,揭示目前监管政策的缺陷,提出监管政策改进建议:健全 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章制度;引入监管沙盒试点,紧扣“四个核心”的监管沙盒机制来 助推金融创新;从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三方着手,构建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互联网金 融消费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监管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2016年5月首创“监管沙箱”政策,旨在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的“监管实验区”.在分析“监管沙箱”的运作机制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监管沙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借鉴意义,提出应通过建立“沙箱”测试机制、实行创新产品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监管环境等措施,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