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运行机制体现的是财政收支运行过程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关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财政运行机制中的三个层次--财政收入机制、财政支出机制和财政管理机制入手,梳理了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财政运行机制的变迁过程、分析了目前财政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础依次界定政府的财政职能、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是构建我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8,(3):4-20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历程,以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区分,可以大致归为五个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阶段。其间所存在的一条上下贯通的主线索是,它始终作为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从于、服务于整体改革的需要。伴随着由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对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以"财政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财政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而言,就是以"公共财政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一成功实践的背后,则是建立在深刻认知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支撑: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求和决定着财政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财税体制h改革的焦点、难点和痛点打一场攻坚战,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作为新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认识和明确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应该是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框架体系。 第一层次是公共财政的制度合理性问题,即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权事权关系,并相应确定公共财政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30年来价格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排头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市场化取向,大胆实践,积极创新,采取渐进方式实现了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的基本转变,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汤子琼  张平 《经济师》2012,7(3):26-28
中国市场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主动抛弃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吸收西方模式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内核,在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在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经验值得总结。中国搞市场经济只能选择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中国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相似文献   

9.
深化政府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桂萍 《生产力研究》2006,3(12):116-118
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决定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关键。因此,客观评价政府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互动作用,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它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大原则,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激发了政府和市场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我们既不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复制西方的模式,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此,必须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霞 《现代经济信息》2013,(11):218-219
财政属于国家一项重要职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可忽视。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和步伐,针对财政税收政策,国家展开了全面调整,目前我国税收政策的实行仍存在不足之处,给国家财政税收各方面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及时加强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必须努力建立强大的国家财政,因此,深化我国财政税收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辛焕平 《技术经济》2006,25(6):58-61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等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相似文献   

15.
徐建 《经济视角》2012,(4):49-5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必将逐步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安全管理体制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安全管理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安全中介组织和安全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安全服务市场化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安全管理法规逐步完善,国家监察机构更加精简,原有的安全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本文针对如何运用好安全托管中介组织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吕建锁 《生产力研究》2005,(6):104-106,F0003
企业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政府财政改革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重新构造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营运主体,以改变政府财政状况和促进公共财政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财政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方式、明确支出范围和完善监督机制,以推动企业发展。两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与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大时代背景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国家体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逻辑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重视财政的国家属性,坚持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现代国家基本要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重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路径上,应将政党—国家的历史使命、符合国情的法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现代国家建构理念融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中,实现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分权体制下省级政府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并将财政分权、FDI和人均GDP对市场化进程的效应分解成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中央政府营造了一种较好的竞争氛围,促使省级政府加快市场化进程,省级政府市场化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级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为了竞争FDI有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市场化制度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理经济环境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一个重要条件是逐步减少和消灭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之所以发生,其原因是复杂的。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问题,还有指导思想和决策欠妥等因素。为争取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增加透明度,亟需加强财政收支的管理与监督,加快财政体制的改革。为此,首先应对财政预决算的编制方法进行改革。现行的财政预决算编制方法,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按财政收支性质编制,混淆了无偿收支与有偿收支的界线;二是没有把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充分全面地反映  相似文献   

20.
苏明 《经济纵横》1993,(12):56-60
<正>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不论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正在向着市场化的目标迈进,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借鉴国外经验,处理好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础性条件。有鉴于此,本文试就国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一般特征和经验作些探讨,同时谈谈对我国当前改革中的借鉴作用。一、中央财力的集中程度较高国家宏观调控具有主动权在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中,中央财力与地方财力各占多大份额,是一个关键性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