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本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对邻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中介效应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在绿色金融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传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我国各省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金融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消极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杨金朋 《金融与市场》2023,(10):35-47+69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对各省的绿色金融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邻接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的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效应分解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说明绿色金融在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在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各城市信贷杠杆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章从人口、土地、技术、资本和制度等方面因素入手,分析相关要素对信贷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选取全国183个地级以上城市1作为分析样本,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信贷杠杆率与城镇化率、城市行政地位、信用环境、财政支出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方面指标呈正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等方面指标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城市发展中如何提高金融承载能力和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6-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聚焦于人才集聚这一视角,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位数回归法,研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效应在人口密度较高以及城市群城市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点政策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而空间视角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虽然对本地区的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地理距离相邻、经济水平相近地区,则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城市自身绿色创新水平越高,科技金融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越强,即科技金融政策对于较低绿色创新水平的城市具有雪中送炭之效,同时,对于较高绿色创新水平的城市具有锦上添花之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度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Tobit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差距;在传导路径上,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转型效应两条路径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但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尚不显著。为提升我国生态福利绩效,从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扩散效应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对普惠金融的赋能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捷性和延展性。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其对绿色资金的配置及市场定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绿色信贷发展,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至2021年的数据,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CH)作为衡量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指标,后通过熵值法构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最后以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控制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的提升,但影响程度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与农业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面板空间门槛模型综合考察不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下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是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生态效率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绿色金融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门槛关系,为有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绿色金融作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对达成双碳目标、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探究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空间视角,阐述绿色金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途径,其次通过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测算了各省份碳排放效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最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本地的碳排放效率,而且对临近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应优化完善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能力,创新绿色能源技术,加强地区间协作以促进节能减排,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法测算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科技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二者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所改善;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二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高集聚现象,在经济欠发地区有低—低集聚现象;科技金融对全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发达地区正向空间效应更为显著,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金融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其联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基于新发展理念,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创新发展、普惠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经济增长五个维度。从理论层面分析金融与科技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亟须提升;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放大了开放经济、绿色经济、普惠经济、创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举措,以进一步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机制,提升金融与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20—2022年《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数据,从政策推动和市场建设两个层面研究甘肃及各省绿色金融发展特征,并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绿色金融发展有效降低了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从绿色金融政策推动和市场建设来看,二者的节能效应相似,但降碳效应中,金融市场的作用更为显著。通过对甘肃省与其他各省的比较研究发现,甘肃省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较高,但政策的节能降碳效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金融市场效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但金融市场规模相对较低。为有效提升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转型促进效应,需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注重绿色金融政策对工业节能增效的激励约束,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8—2019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为“上游低、中下游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为先促进后抑制,即倒U形关系,对周边城市空间溢出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四类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当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锐  王桤伦 《海南金融》2021,(11):76-82
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及债券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形成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绿色低碳化转型.绿色政策发挥降低资产风险、降低参与成本、拓宽配置空间的作用,持续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提供动力.此外,在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体现与业务认定标准、绿色债券发行机制与收益体现、碳金融工具定价及创新等方面,政策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商业银行应利用政策机遇,优化资产转型风控及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信贷由高碳向零碳的动态迭代,加强绿色债券的发行、投资及承销力度,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整体上正向促进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分时段回归发现,绿色金融能正向促进2012—2019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正向促进2003—2011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绿色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大型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城市。第四,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和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助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项目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引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为此,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立足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本文尝试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如何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借助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现象;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相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相邻与否作用效果异质性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研究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金融一体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融一体化通过增加金融资源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本文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2-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金融一体化指数,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一体化和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都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金融一体化水平能够激励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也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中介机制检验则表明,金融服务效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增强了金融一体化的激励效应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