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演化进程是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的三元融合过程。从狭义生产方式看,“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推动网络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发展,同时拓展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范围;另一方面,引领在线化新业态发展,促进网络空间与人类社会空间融合,同时引致数字化条件下的劳动组织方式向虚拟化、网络化、非线性方向演化。从广义生产方式看,以数据要素和网络空间发展为基础,传统的劳动者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被数据要素参与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的劳动协作所取代,劳动组织方式的网络化在局部增强劳动者就业灵活性和生产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强了资本对劳动者控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孙静芹 《经济论坛》1999,(17):16-17
一、人力资本是创造现代企业财富的主导因素传统经济学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三个基本要素,相应的,财富的分配是劳动取得工资,土地所有者取得土租,资本取得利润。当工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所代表的资源日益短缺,以资本推动经济发展难以有效维持;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知识进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可以用人力资本来代替物质资本,减弱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这样,资本在企业财富中的贡献比率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呈现零工化趋势。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方式变革—劳动形态变迁理论脉络出发可以发现,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职业化劳动形态,在数字时代正逐渐由零工化劳动所替代,并展现出劳动时空条件零散化、劳动过程碎片化以及劳动关系原子化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产生的根本动力机制在于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充分利用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数据的特点,包括虚拟性、可切分性、权属模糊性等,采用包括生产场景的时空延展、生产过程的拆分控制、组织关系的外部众包等控制—积累策略,以推动零工经济的扩张与劳动零工化的转型。上述分析表明,研究者既需要从新的视角思考数字时代零工劳动者的劳动状况与相应的保障实践,也需要对数字技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后果展开更多反思。  相似文献   

5.
孙辉  章辉 《生产力研究》2021,(2):152-156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企业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实践的机会,但伴随的是诸多的不确定性,商业模式的创新给企业带来全新盈利模式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瑞幸造假事件给我们思考资本逐利本性、监管的缺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文章通过财务舞弊理论——CRIME模型,从舞弊行为人、舞弊手段、舞弊动机、监管机制以及结果五个方面来对瑞幸财务舞弊事...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劳工状况发生了巨变。与大工业时代相比,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之间的双重效应没有顺承发展,而是被颠覆,从以“适应效应”为主演变为以“异己效应”为主“。异己效应”的凸显促使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技术”的关系出现逆转,给劳工状况带来了三方面的挑战:劳动主体被“数字技术”所肢解;算法控制替代了原有的契约控制,在剥削被进一步掩盖的同时,劳动的强度不断增强;社会分工被加剧异化,不同时空劳工组织结构被扭曲。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理论溯源,本文认为,数字技术对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而且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加剧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重塑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工状况,本文提出了两条路径:劳动者联合起来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两个建议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归,也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具体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有了类似于人脑的部分功能,这与以前的机器只是人的身体或四肢的替代相比,是一个重大进步.人工智能对生产活动和劳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器对生产全流程实行自动控制、以技术创新取代产品创新作为生产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分工由垂直分工趋向水平分工、国际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包括节约劳动的同时可能伴随失业威胁、劳动者队伍知识化的同时伴随劳动者的分化、劳动合作国际化的同时可能伴随产业金融化的风险.我们要从实现充分就业、推进技术共享、满足人民需要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善奇  刘岩 《经济学家》2021,(12):31-40
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经过智能算法处理过的数据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智能算法具有二重属性,既可以充当生产资料提升劳动效率,也可以充当监控手段,成为资本控制劳动的工具.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从任务分配、劳动过程监管、绩效考核和非雇佣化无酬劳动四个方面考察智能算法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和重塑,智能算法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大脑和与之串联的"神经系统"监管和支配着劳动者的一言一行,充当虚拟管理者的角色主导并控制整个劳动过程,深化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因此,应该反思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的资本主义过度使用,对数字垄断资本进行引导和规制,保护数字劳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在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有权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适当界定是当前判断资本剥削劳动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劳动过程中、产品分配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剥削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确定公平工资,同时发挥政府立法、监督法律执行的功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免受资本剥削。  相似文献   

10.
正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获取地租,资本主义平台资本则通过对数据和数字劳动的占有与控制获取数字租金.劳动时间是价值增殖的源泉,尽可能多地将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转化为数字剩余劳动时间是平台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由数字剩余劳动创造并被平台资本无偿占有的数字租金具有与地租相同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因此,打破平台资本基于时间的经济竞争逻辑、规范平台资本对数字租金的攫取行为是构建开放、安全、健康的平台生态系统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古典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劳动者之所以对人力进行投资,是为了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更加突出了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级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人才资源必须拥有企业的产权,与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是带来利润收益,并使资本得到保值和增殖的所有权资本。  相似文献   

12.
张义柱 《经济论坛》2010,(6):221-222
相对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制度,本文尝试提出同时要建立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制度。在建立劳动有限责任公司中,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劳动力资本对劳动有限公司的经营风险承担有限责任以及经营收益如何在劳动力资本即不同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惠芳 《经济管理》2007,(14):81-85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确认适应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分配理论,继而提出相应的操作办法。本文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必须以物质资本为基础,劳动和物质资本是“根据”和“条件”的关系,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成果——收入,应在劳动者(含间接劳动者,如国家)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含间接所有者,如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即劳动者应享有除应归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投入资本的报酬(包括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贴水)以外的一切收入的求偿权。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分配收入的顺序依次是员工(必要劳动应得部分)、债权人、国家、物质资本所有者、员工(剩余劳动应得部分)。这种分配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更多人靠劳动致富,可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基础角度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胡磊 《经济纵横》2020,(2):36-44
马克思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表明,劳动从属性与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控制权反向变化,明辨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从属性强度的关键在于考察劳动过程控制权演化的特点和影响。在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经济下,劳动时间和地点等控制权向网约工转移,劳动的人身和组织从属性弱化;劳动过程控制权的生成根源由物质资本所有权向数据所有权扩展,劳动的数据从属性强化;劳动过程控制手段数字化且重点不一,劳动从属性多层分化;劳动过程控制主体向消费者扩展,劳动从属性易被遮蔽。有效保护网约工权益,需要以"自主劳动→从属劳动"为据分类推进劳动关系保护,完善政府、工会、平台、消费者协同共促的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论劳动关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一种劳动关系的治理结构.劳动者作为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与资本共同承担着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自身发展中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须承担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这对建立相互认可的劳动关系,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劳动者利益诉求和企业发展周期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的变化及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动态扩展过程,并提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观点“劳动创造一切”,而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本文从:资本的增值、资本增值的劳动力,尊重劳动者等方面进行论述。也只有充分的尊重劳动者,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促进生产力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共享利益的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有两种回答:一是“劳动占有资本”,二是“资本雇佣劳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因为企业“劳动”与“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者一是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如经理、员工;二是投入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资本所有者如股东。因此,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即劳动与资本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的思想就跃然纸上。本文在对共享利益这一新的理论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其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劳动经济怎样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呢?理论界一般认为劳动者要流动,报酬水平要反映劳动消耗和人才供求,以发育劳动力市场.但是,我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认可和界定;否则,没有劳动与付酬交换双方的所有权基础,劳动力市场无法发育和形成.我曾经进行过分析:从劳动与产出和增长的关系看,产出和增长除了受劳动力供给和劳动时间供给数量多少的影响外,还受到劳动者劳动行为的影响;而劳动行为从主观上来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劳动者权利界定.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权利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视域下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威胁和挑战。文章从资本逻辑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了阐释,然后从西方国家恶意为之,网络新媒介存在自由性和功利性以及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大行其"道"三个角度阐明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文章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模式、话语技巧以及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五个维度提出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提升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劳动者的主战场从流水线上、施工现场逐渐转移到办公室里、电脑桌前。知识工作者通过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等特殊的劳动形式为社会创造价值,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增值,同时也在实践中积累自身的知识资本。他们往往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存亡。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