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立足农业特点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选择立项.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过实际调查论证.已经上报省、市财政部门支农项目17个。涉及农业、水利、畜牧、水产、农业产业化等多个部门,申请资金158877元。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 《中国金融》2006,(10):66-67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 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三农”领域,向现代市场化的“三农”领域进军不多.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向农村新环境建设、农民新生活消费进军不多;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军不多。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地处茅山老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乡镇,现有农户总数6768户,其中有效农户4952户.种植面积1500余亩、养殖面积3000余亩。宝堰信用社承担为全镇836家个私企业、1.86万农业人口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职能.该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把服务“三农”作为信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支农富民为己任,靠支农强社求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扩大支农信贷规模,提高支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河南省1999—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VAR模型,利用Eviews软件探究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明显驱动作用,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虽然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始终存在正向冲击,但方差贡献率在逐期下降,原因可能在于相应的制度机制不完善,使得投入资金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新态势,本文从财政支农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华清 《财政监督》2005,(12):27-28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都安排许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支农资金.防止支农资金偏离支农方向.保证支农项目顺利实施,就成为财政监督部门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多年的监督检查在实践.发现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农业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改善了资金供求状况,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大,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仍相对偏少,支农信贷资金仍然短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居贵 《理财》2004,(12):11-1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农的力度.支农支出在整个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占较大比重,且逐年增加。2003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是1200亿元.21304年将达到1500亿元:各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也比较大,绝对数也不小。在“少取”方面,中央决定要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最终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农专项资金满足不了农业公共需要。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仍过多地参与生产经营性投资,一些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投资范围财政仍没有脱钩,而一些应由财政投资的范围财政却力不从心而“缺位”。据对某县200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出情况调查中.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口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一般性生产经营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55%;用于水利没施、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林木保护、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公共项目的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43%。许多急需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如水库、江海堤防除险加同、排灌设施修建等,财政无法拿出更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一年。做好财政支农工作事关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财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和优化支农投入,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财政支农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一主题,在确保农业投入呈稳步递增态势的同时,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支农资金整合平台,发挥财政政策及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累计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逾1.95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家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投入呈逐年增加态势,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地解决了地方支农资金投入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来之不易的支农资金.县级财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叶娟 《西南金融》2006,(6):53-54
一、信贷支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达州市金融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36.43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2.48%,当年新增贷款19.7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新增8.28亿元,乡镇企业新增贷款2.47亿元。新增支农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4%,主要用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小额农贷、小城镇建设等。但是面对农村新的变化,信贷支农还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死角,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董光盛 《海南金融》2005,(3):F004-F004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于1995年1月成立,成立十年来.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支农职能,切实贯彻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农业政策性信贷政策,结合海南的实际,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支农的新路子。截止2004年底,农发行海南省分行累计发放贷款86.5亿元有效地支持了海南省粮改和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项海清 《中国金融》2004,(11):41-42
绍兴市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坚持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市场定位,不断推出支农新举措,着力建设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确保支农资金有效投入。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盱眙县支行按照总分行和市巾心支行支农再贷款的有关管理规定,结合辖内实际,努力探索支农再贷款管理与使用新路子.有效地解决了辖内广大农户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所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要求。近几年,农发行基层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积极拓展业务空间,加快有效发展,信贷支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17.
“九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通过增加农业投入,调整支农资金支出方向,优化支农资金的投入结构,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市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入世后带给我们的冲击首先是农业,因此农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出路在那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途径何在,信贷支农的方向和重点在那里,以及如何实现信贷支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潞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支农贷款情况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鉴于农业的弱质性,财政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但增长率波动缺乏稳定性,农业产出的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发现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河南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应健全财政支农法规、财政支农有法可依,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大力扶持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河南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司 一、切实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按照十七大关于“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力度,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二是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继续探索财政贴息、信贷担保、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