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监管问题:混业经营实践与分业监管体制的冲突,使监管责任主体缺位;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与传统监管方法陈旧的冲突,使监管陷于被动;银行内部约束失控与外部约束机制缺乏,使监督流于形式;依法监管的要求与法规滞后的冲突,使监管力不从心。对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创新对策:先联合监管,后统一监管,明确监督责任主体;以风险管理为重心,实现监管方法多元化;建立系统监督体系,完善内控,突出培养市场约束力量;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实现监管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提高基层人民银行的监管绩效,应重点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来指导金融监管工作,即:依法监管、超前监管、适度监管、创新监管;二是以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来提供监管的整体效应,即: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机制、“四位一体”的监管运行机制、分类监管的运作机制、再监管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管基础设施配备机制、非现场监管信息机制、监管工作综合考核机制以及监管合力机制。并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起到提高金融监管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保险监管的目标是建立适当的保险监管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完善相应的制订和规范,即建立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适度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和保险公司资信的检测评估系统,完善保险法律规范、自律规范、保险公司内控规范和保险条款。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保险监管的目标是建立适当的保险监管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即建立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适度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和保险公司资信的检测评估系统,完善保险法律规范、自律规范、保险公司内控规范和保险条款。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已成为抑制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桎梏。应优化债券品种结构,加强负债匹配管理;加快债券市场建设,提高流动性水平;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并完善资金运用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缺乏完善的诚信机制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一是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即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建立企业和个人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中心),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二是要培养人们的社会诚信意识(习惯)和信用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国独立审计存在审计法律责任制度缺失、审计职业道德失范、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重构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构筑独立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政府监管机制,重塑独立审计的良好形象;完善行业自我监管机制,规范独立审计的执业行为。  相似文献   

8.
存款保险具有双重性,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十分必要,但现实障碍也不少。应通过立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制定社会信用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信息沟通和披露法律制度;建立良好的监管法律机制;完善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制定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依法设立存款保险机构。由此建立我国有效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克服存款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受到控制股东和经理人员的侵害,他们通过关联交易套取公司利润及粉饰财务状况,“内部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借“资金统筹”占用资金;大股东趁约束机制软弱而为所欲为。因此,应迅速促使上市公司建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机制,如完善公司章程、建立相应赔偿机制等。同时须完善立法,强化监督及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企业年金制,不仅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会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发展不平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明确规定。企业年金的管理对策应是:企业年金制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避免平均主义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