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声音     
中国已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粮食权问题,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对国际社会解决粮食问题作出的最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  相似文献   

3.
新华网日内瓦3月8日电(记者王昭、刘洋)联合国粮食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弗·德·舒特尔8日在日内瓦说.全球正面临严峻的粮食危机,各国政府应帮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应对粮食危机。粮食价格连续8个月上涨,全球目前面临与2008年一样严峻的粮食危机。全球虽自然灾害频发,但粮食价格上涨不能归咎于个别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中国国内粮食发生短缺危机.必然会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缺口.这样势必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粮价大幅度上涨.造成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因此中国的粮食危机也就是世界的粮食危机。一旦中国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将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所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对中国.甚至对全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粮食储备如何应对粮食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多种因素,当前国际粮食市场普遍暴涨,而且暴涨趋势短期内不会减弱。甚至有位国际政要预告国际粮食短缺如不得到适时解决,极有可能引发战争。这会波及到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吗?粮食毕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而且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此,粮食安全不能完全由市场来提供,政府应该也必须调控粮食市场。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的粮食储备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粮食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傅强国际市场是商品在国际上进行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各国对外贸易市场的统一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要兴旺发达,就必须积极参加国际交换与竞争,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中国...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给我国粮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粮食流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粮食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效的对策,求得粮食企业的繁荣和发展。一、粮食企业的机遇1.有利于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公平竞争WTO规则之一是贸易各方都要实行最惠国待遇。我国入世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无条件地给予我国最惠国待遇,不会遭受贸易歧视。今后,如果发生贸易争端,就可借助WTO的规则来解决,而不是以某一国家的国内法律为准则使我国受单方面的法律歧视,给外贸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公平竞争,是粮食企业参…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依赖国际市场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是不安全的,也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而粮食的基本自给主要靠单产的提高,因为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且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复种指数增加短期内十分困难、粮经面积比较长时间内将保持稳定,而转基因技术可促进粮食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谈世界粮食储备周锷由于粮食生产的风险性、季节性和地区性,粮食消费的连续性和普遍性,从而造成了在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它好比水库中的蓄水池一样,在丰收年景吸收多余的粮食,以备欠年的不足,起着“储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村》2004,(5):1-1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不久前在江西省举办的粮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年的增产就能够解决的,必须坚持四个观点全面看待中国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粮食经济问题的探讨杨如顺中国粮食经济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可以开列很多议题,它的论述题旨非常丰富。因而解决粮食经济问题的各种说法,很容易令人头绪混乱,甚至有迷途之感。但冷静地分析之后,就会发现目前粮食经济问题的根本结症,在于相互关联的四个方...  相似文献   

12.
在尚未摸索出一套娴熟的应对国际高粮价的技巧之时,中国又将迎来国际低粮价及日益增多的粮食进口,这使得中国的粮食调控政策面临更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蒋乃华李岳云粮食生产波动和价格波动与粮食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对生产者、消费者和营销商的福利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自1984年出现“卖粮难”问题以后,我国粮食的供需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改变,使得粮食价格波动成为了农业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静 《齐鲁粮食》2002,(4):32-34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粮食贸易将置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中,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正视人世对中国粮食贸易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于保平 《粮食知识》2000,14(2):19-21
1995年.当全国粮食处于高价位时,我们曾经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存在着非市场均衡性的成本趋势性上涨因素.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使粮食价格也被迫不断提高.并且稳定超过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中国已经进入全局性以工补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粮商加紧布局,逐渐进入上游原料仓储、粮食加工、粮食销售各个领域。当国际粮商逐渐完全掌握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之后,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7.
对建立我国粮食进出口保护机制的思考张碧琼李越一、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分析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新中国建立至60年代之前,中国是粮食净出口国;60年代以后粮食有进有出;70年代以后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多年来中国粮...  相似文献   

18.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粮食: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未来粮食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进口将直线上升,并在不久的未来超出世界粮食生产能力,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升,不但给中国未来也给世界缺粮的低收入国家带来危机。而不少中国经济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中...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经济问题》2021,(5):107-119
作为世界第一的粮食生产、消费以及进口大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界定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从粮食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流通通道、产业链条和市场地位五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认为:第一,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粮食获得能力的可竞争性;第二,我国粮食产业在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国内粮食流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大型跨国粮商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制定程度有所提升;第三,国际粮源基地、粮食流通通道、跨国引领企业、科技创新支撑等薄弱因素阻碍了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第四,发挥粮食产业现有优势,争夺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关键点,实现粮食链网重构、共治与优化是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米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因此,水稻生产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对中国未来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进口将不断增加,而进口的粮食将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大豆,大米是所有粮食中唯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的产品。今年,国内稻米生产将比非贸易自由化情况下增长4%左右,价格将上升3.5%(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将下降20%~26%),中国将重新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国之一,由此可见,研究中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现意义。那么,究竟中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本将采用指标分析法,即主要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3项指标,具体分析中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