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博弈即“竞合”,是游戏双方既竞争又合作的表现,博弈关系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尤其是在经济关系中表现突出。我国集体企业从行政角度来看,其利益各方的需求大体上一致,但是在其发展的整个阶段中的经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反差的出现,正是由于在集体企业内部存在着博弈而造成的。一、我国集体企业现存问题剖析由于我国集体企业长期被当作“二国营”,管理上按国有企业的方式进行,又没有得到与国有企业相同的政策支持,所以集体企业既承袭了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端,又遇到了比国有企业更大的制度障碍。目前我国集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有:1、产…  相似文献   

2.
"博弈"是个流行的词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能理清博弈关系的人,就有机会从中获益。股市作为一个竞争市场,其参与者之间必然形成相互对抗、相互博弈的关系。认清股市中的博弈关系,对于把握股市投资机会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体现在中国房地产上即为中央与地方的楼市博弈。对于中央与地方楼市博弈中体现的"条块关系"基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阐明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情况及"芜湖新政"中中央与地方两者间的楼市博弈,论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间的"条块关系"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建立博弈矩阵模型,反映了楼市博弈中"条块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4.
雇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的演进过程,也是雇用双方围绕着雇佣契约约束是否有效而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过程。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雇用双方就工资问题进行相互博弈的模型,分析了雇用双方的博弈策略,阐明了雇用双方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基本条件,指出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是雇用双方的博弈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是确立与组织有关的各种价值观念,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实中价值观念之间常常是非合作博弈,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向合作博弈。根据合作博弈的思想建立组织管理模式,承认博弈是要充分协调各种价值观念,强调合作是要形成合力。借助激励和约束的伦理法则可以形成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6.
会计准则用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建新 《财经研究》2002,28(12):75-80
安危事件引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会计界的震惊,也对美国传统的会计准则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会计准则究竟是详细好还是简单好,会计信息应如何满足会计准则用户的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会计准则用户间的多重关系,并系统分析了投资者与经营者间的非合作博弈;股东与经营者间雇佣合用和经营者与债权人间借款合同所表现的合作博弈。最后本文阐述了会计准则用户间的博弈关系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劳动关系运行中各主体的行为表现的分析中,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下往往把企业主与员工视为经济人。如李敏(2002)按照这一假定,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看成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关系,在博弈中雇主与雇员是完全理性的,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做出决策,双方博弈的结果往往陷于无效率的“囚徒两难”的均衡状态。然而,现实中人们的决策往往是有限理性的(H,西蒙,1988)。因此,在追求合作收益时,企业主与员工的博弈关系更符合Harvey Leibenstein(1982)的X效率理论的假定。  相似文献   

8.
知识外包流程中的主体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知识接包方与知识发包方的互动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运用博弈分析工具对知识外包战略主体进行分析,构建知识外包主体博弈模型,以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实际为例,认为知识外包能否成功实现,关键取决于重复博弈机制和双方的诚信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一、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税收征管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作为国家利益的委托人,征税人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总是希望税收越多越好。然而,征税毕竟是国家对纳税人自身利益的强制占有,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将纳税人所创造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的一种手段。对于  相似文献   

10.
绩效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之一。文章运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和动态博弈的知识,通过对企业中存在的纵向博弈和横向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博弈的直接影响,针对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提出一系列建设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制度的博弈规则的建议,运用约束机制和博弈规则使主管在管理员工中形成有效均衡解,保证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冯瑞菊 《经济经纬》2005,(3):130-132
由于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下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资委代表国家作为出资人,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时,与有独立经营权的企业在预算指标的确定上,因目标不同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这种博弈关系与其它博弈不同,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博弈,是成本与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的应用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应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求解出在帕雷托纳什均衡条件下政府的决策函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我国客户身份识别现状和国外客户身份识别状况进行对比,发现当前我国客户身份识别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客户身份识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针对当前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就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博弈关系,文章首先构建博弈关系模型,对金融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进行分析,从而把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针对我国当前在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是指直接经营企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命运的经营者.企业家约束有自我约束与外在约束之别,其中外在约束有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财产关系约束和组织关系约束以及企业外部的市场关系约束,因此,企业家约束实际上主要是一种建立在相关利益关系博弈过程基础上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尽管盈余管理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中的一种技术规范,但本质上都是管理者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与股东展开博弈的过程,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博弈关系。本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效用和动机,就如何加强对盈余管理的控制以消除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对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关系营销的4Rs理论认为关系营销是由交易双方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都获得了预期收益,使企业与顾客保持长期、友好依存关系的活动过程。本文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对关系营销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货币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垄断了购买力之后能有效反应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进而媒介和推动交易进行的一种经济职能。衡量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该职能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的形成是一系列市场博弈的结果,货币只是作为购买力的垄断者,将这种比价关系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郝赪 《经济师》2014,(5):100-101,103
如果对一个博弈的类型判断错误,则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均衡预测。辩诉交易中的博弈与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完全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博弈的参与人不同、博弈类型不同、均衡状态不同和结果不同。因此,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去分析辩诉交易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对辩诉交易结果的预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战略博弈关系,现实生活中,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残酷的竞争,从而造成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企业应树立一种通过合作来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理念。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是绝对的,合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大范围或更高程度上的竞争;合作是手段,构建自己的战略优势才是根本目的。为了在博弈中取得建立优势的最佳结果,企业可通过有效改变或改善博弈参与者、附加值、规则、策略和范围等基本手段来改变或改善其战略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