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困难与影响,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把保增长与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文章总结了江苏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阐述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探索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文章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过程及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为例,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3,(2):68-69
2012年,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面临新一轮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各地发展热情高涨等有利条  相似文献   

6.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春林 《改革与战略》2011,27(8):125-128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成功经验,认为中国必须从完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财税政策、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以及市场法律监管等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海峰 《开放导报》2013,(1):98-100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机理性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级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过程,需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配套,并进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9.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11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九大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培育出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创建了若干国家级产业基地,在诸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俊义 《北方经济》2012,(15):30-31
正今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培育和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并设立专项资金,切实推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意见》将电子信息确立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八大产业之一。我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云计算是电子制造、软件、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龙头,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云计算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应用领域广、辐射范围大、联动作用力强、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有利于自治区电力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新的竞争优势,是张家港市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也是其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文章在总结该市新兴产业发展所取得的进展、归纳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培育发展张家港市新兴产业提出了推进协同创新、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培育优势企业和完善政府服务等4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兴产业形成规律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新兴产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潮流,我国在2009年也提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从新兴产业的性质、特点和形成规律出发,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瞻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天舒  张天维 《特区经济》2010,(10):220-22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阶段递进再造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科学判断和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至关重要,将决定区域未来的产业层次和在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既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更要明确具体产业链的体系和构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要注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有机结合,自主培育和有效吸引国际国内资源相结合。要致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加快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9,(11):42-43
中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我国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构建包括内源动力机制、激发动力机制在内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的市场化共同培育模式、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积极干预模式、澳大利亚海洋产业集群综合管理模式、韩国的内外连通模式等国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从发挥政府的整体协调作用、动态灵活实施普惠性的产业集群政策、完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化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日前,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就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各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质是新一轮的科技变革竞争。我国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点,并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从技术支持、财政政策及人力资本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已经蓬勃展开,但总体来说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工作将更加具体、复杂、艰巨,可谓前景虽乐观、任重而道远。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要着力发挥"市场规律的决定作用、政府的先期引导作用、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和国际合作的桥梁作用”,力争协同发力、共同推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