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大家都以为,美国是2008年那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一年后,我们发现,其实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深。无论是资本,还是经济实体,在对未来经济“上”还是“下”的满腹狐疑中,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2.
四年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世界。是“自由放任”之罪?还是“过度干预”之弊?现如今,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眼下的欧债危机?财经评论家、畅销书作家时寒冰的《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的出版,似乎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启示,并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章旌 《沪港经济》2007,(10):18-20
“美国感冒,全球打喷嚏”,这一效应再次得到印证。 今年8月,美.欧.日。澳等央行纷纷向银行注入巨资.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缺,这也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 各国央行巨额注资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风暴。 始于今年2月底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在历经数月的“发酵”之后,正逐步由美国蔓延至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次级抵押货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这场危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多大影响?相对封闭的中国金融体系是否能抵御危机的侵袭?它给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带来哪些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跑国。它一“打喷嚏”,中国经济难免“感冒”。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衰退势头,且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的直接原因。目前中国经济正快速融八世界经济潮流中,必先预测美国经济是否“冷暖”。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7):37-39
对世界经济四分之一的贡献率,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这些头衔,是中国让世界关注的重要原因。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危机,中国往往是受波及者,而不是美国那样的始作俑者。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希望中国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化解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事实上,中国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高峰 《中国经贸》2013,(13):40-41
“只要1-100美元,便可以买走一套房子。”这则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打出的楼市广告语,赚足了中国投资者的眼球,也把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国人海外置业热潮再度聚焦在镁光灯下。相比于中国房价走势的一片看涨,许多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房地产价格连年大幅下挫,使得越来越多中国人想赴海外“捡便宜”。那么,中国投资者扎堆抄底海外楼市,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这个模式中的不平衡性终因危机而暴露出来,由于当前无法打破美元独大的地位,因此,重塑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将是以美国意志为主导的再平衡,其中,“再工业化”是美国重回这个平衡中心的不二选择,而“弱美元”是美国为了实现这个再平衡而实施的一个战略。  相似文献   

8.
年来,黑龙江、河北、吉林、沈阳、天津、呼和浩特等省市已面临严重的“供暖危机”,出现推迟供热或供暖中“停机限热”甚至断热现象。1995年入冬以来.兰州市也出现了供暖危机,部分城区每周“断热”一至二天。感冒、气管炎等发病率明显塔高,极大地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作,群众意见纷纷;政府和企业伤透了脑筋,‘深暖期一来临,上下精神都十分紧张,供暖成了头等大事,可又是头等难事,虽全力以赴,最后还是难以为继。”面对这种“供暖危机”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不少缓解危机的良策。但通过优化建筑物结构及布局,精选建…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给我们上了“贸易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中国大豆企业还在为2004年的那场大豆危机疗伤的时候,被怀疑是危机制造者的美国人来了。“大豆价格被操纵了吗”、“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是否真实?”诸如此类不甚友好的质疑,被美国人顺水推舟,给中国人上了一堂鲜活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解剖课”。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23期】“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引擎。它正在和整个亚洲经济一同成长。”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这样形容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喜欢用“美国打个喷嚏,亚洲就会感冒”来形容亚洲对西方经济局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沪港经济》2013,(10):34-34
“只要1~100美元,便可以买走一套房子。”这则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打出的楼市广告,赚足了中国投资者的眼球,也把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国人海外置业,再度聚焦在镁光灯下。相比于中国房价走势的一片看涨,许多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房地产价格连年大幅下挫,使得越来越多中国人想赴海外“捡便宜”。那么,中国投资者扎堆抄底海外楼市,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投资中国楼市不如去美国买房地产。”中国社科院近日的这一表态,再度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投资蓝皮书》称,由于中国楼市上涨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观察》12月17日】2008年12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突然急挫,跌0.5%,创出自2005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之后几天,人民币仍然持续出现大幅贬值。今年下半年全球唯一对美元保持强势的货币突然失去重心下滑,令市场上充斥了关注和不安的情绪,各种猜测漫天飞扬。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人民币为什么突然走低?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人民币贬值的后果如何?这是否代表着中国终于在金融领域对美国说“不”?还是中国在乘美国“危机”落井下石,“点美国死穴”?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木 《开放潮》2002,(2):11-13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烽 《西部论丛》2009,(11):56-57
去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学习的三周,正值美国金融危机的尾声。 课堂上教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危机分析”。尽管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这场始于美国并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是给美国人造成了类似“9·11事件”般的心理恐慌,让人明显感受到“硝烟未散、惊魂未定”。  相似文献   

16.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国内的实体经济逐步产生影响时,一个城市将用怎样的方法使经济发展逆市前行?当周边地区正忙于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形成的“弯道”吞噬增长速度的时候,是继续提高速度,还是保证安全?要经济增长,还是要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8.
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国内的实体经济逐步产生影响时,一个城市将用怎样的方法使经济发展逆市前行?当周边地区正忙于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形成的“弯道”吞噬增长速度的时候,是继续提高速度,还是保证安全?要经济增长,还是要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9.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08,(19):52-53
从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支持的房贷巨头被接管.到雷曼、美林等华尔街投行大鳄倒闭或被收购,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危机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今年6月份关于”次贷危机正在走向终结”的乐观判断沦为笑谈.更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两房”危机尤甚,因为.中国是美国机构债券名列前茅的外国持有者,而考虑到中国对外资产结构中官方外汇储备占2/3左右,中国公众不能不对国家储备资产的安全表示关心。惟其如此,我们在评估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时需要冷静.自乱阵脚无助于捍卫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20.
顾美玲 《辽宁经济》2009,(10):44-45
当前,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人们在感受金融动荡、地产泡沫、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了“杠杆”、“风险”和“证券化”这样几个词汇,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实质联系叫作—“金融创新”。那么,可否认为是金融创新造成了这场经济危机呢?金融创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金融创新在中国应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