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香 《商场现代化》2006,(6X):154-154
本文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现存的问题,房地产发展的机遇和由此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从而提高中国房地产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吴疆  郝帅 《商业科技》2014,(21):152-152
房地产融资是房地产金融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与资金量需求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方面。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强劲发展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很多,但是银行信贷资金比重大的资金格局一直没有改变,这显然与我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关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根据国家经济大背景和政府宏观调控,比较分析了中美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贷款时的差异,由此对于中国房地产开发融资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房地产开发融资应当紧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支持中国房地产企业走向合理结构下的多元化融资。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是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中央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出台,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相信中国在未来将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婧蕾 《致富时代》2011,(12):21-2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外商将资金投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该文主要理性分析了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动因及利弊,并对如何应对外商投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几点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庆  陈世海 《商场现代化》2005,(10):147-147
中国的房地产策划是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萌芽、起步直至发展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本丈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脉络概述了中国房地产策划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马辰 《WTO经济导刊》2010,(11):88-88
旨在搭建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投资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广泛交流的平台,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9月18日-19日,201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国贸三期)隆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等嘉宾与会,并发表主题演讲,300余位房地产品牌价值优秀企业家代表、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0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灏 《中国广告》2004,(1):101-102
从事房地产展览业10年,见证了上海房地产发展全过程,史美范先生对中国房地产展市场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复兴西路上海城市房地产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我们对史美范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银行监控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周世伟 《市场周刊》2004,(4):119-120
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高速发展,其风险也逐日积累。如何控制,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一直是各金融主体关心的问题。分析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三个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银行建立风险监控体系以减少和消除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关键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何佳讯 《广告大观》2004,(7):136-137
回顾中国营销25年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谈房地产营销。它给中国营销带来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今天,房地产营销人士和广告代理公司要思考的是,与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相比,我们的专业化运作到底进步在何处?哪些力量真正左右了它的发展?这里,我想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晶 《中国市场》2013,(47):84-89
现阶段,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增长态势,而房地产业始终成为稳定和拉动中国经济的先锋和中坚力量。随着城市房地产业不断发展,中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也在随之改革。房产税是房地产税收制度中的重要税种,其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进程,突破目前囿于城镇的征收范围,将征收范围扩大到农村,将遍及城乡的房地产全部纳入征收范围,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房产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与风险预警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来说,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仅是以往“存量需求”的释放,而不是潜在需求真正地转化为有效需求。这一过程又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的支撑和代际收益的转移,这自然导致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和价值的严重高估,造成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的出现。面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快速飚升的威胁,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金融稳定以及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首先要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入手,建立房地产价格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失衡的预警指标并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测量能力。同时政府要在土地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和住房政策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商界名家》2004,(10):88-89
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营销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回顾中国房地产营销理论及实战的成长历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难看出今天的房地产营销在面对市场经济与整合营销趋势时,仍然显现出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税的改革从1986年起逐步恢复对内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房地产征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2006--2010年)实现房地产税的内外统一,经历了艰苦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展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2011—2015年),中国房地产税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简化税制、合理调整税基和税率、适当下放税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建涛 《致富时代》2009,(10):36-37
分析比较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尔夫房地产开发状况,提出土地所有制属性、房地产开发模式及类型和国家用地状况是影响高尔夫房地产开发的相关因素。从我国国土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在考察目前我国高尔夫房地产开发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尔夫房地产在我国发展的相关策略和措施,以期为政府机构和高尔夫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和消费中,70%左右的资金依赖于融资支持,一个有效率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助于房地产步入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也尝试了一系列探索,以形成对于房地产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尚存诸多问题,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同样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剖析这些问题并在相应的政策层面找寻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王前 《大经贸》2006,(9):54
近日,中国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台规范措施。其实,中国并非特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0多个成员中,超过130个成员对外资投资房地产都有限制性政策。比如美国、菲律宾对非居民土地拥有权有上限规定,当然,也有不对外资买房设限的国家,像法国、韩国等,不过前提是他们的高税收政策让外资对其房地产市场“望而却步”。 我们选择了新加坡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从他们的经验可以看到,实际上,无论是对外资进入本国房地产设限与否,都是为了本国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行业欣欣向荣。在我国,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土地增值税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应纳税种,无疑是负担最重的。本文针对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现状进行探讨,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求制定科学纳税管理举措,配合国家政策,实现税款的合理缴纳,从而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科学、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响,企业如何处理政治战略已成为研究热点。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政治战略也表现出有规可循。文章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两个层面出发,嵌入物理学的触发器模型。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政治战略模型。发展环境的不确定触发房地产企业对政治战略的关注。而企业自身因素最终影响政治战略的选择,结果表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搭桥战略。  相似文献   

19.
徐相美 《商》2013,(6Z):24-24
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一项常重要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一些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任志强 《中国工商》2002,(8):106-109
1980年中国有了第一家房地产企业,在20多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存中国社会与经济制度的变革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房地产早已不再是单一产业,而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业那样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引起制度变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