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地流转:机制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威漩 《商业研究》2011,(11):196-2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文勇 《中国物价》2012,(4):21-23,30
农地流转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我国的特殊制度下,农户间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主要形式,价格是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农地使用权流转价格的深入了解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农地流转。本文针对农地使用权价格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0—2007: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农地流转不足、流转不规范、没有体现转让者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影响着农地改革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主体因素、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政策保护力度等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开展。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制约因素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农户主体行为、农地流转市场和中介市场的建构,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权分置制度的实施,我国土地流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振兴乡村战略下,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耕地细碎化,缺乏规模经营的条件,因此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来促进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聚焦农业用地,从农地流转制度的缘起、农地流转制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研究展望几个方面来总结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各方面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内,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并需要采用政府协助、社会组织提供各种平台以及充分的市场化配置的试点改革,并为农地流转后的农产品经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农地流转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农户非自愿流转、农地非农户和非粮化、合同违约等风险。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农户素质,加强农地流转监管,扶持农地流入方,完善配套制度,互换承包权等途径,有效防范农地流转风险。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宏莲  王威武 《商业研究》2011,(12):207-21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导向是在利用土地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形成的,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农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限制了农地的自由交易,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由于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推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的实质因素,只有通过土地资本化运作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同时进行与农地制度改革互动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整体发展,进而推进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农地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南皮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南皮县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79-80
推进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均田承包的农地制度客观上提供了对农民的保障功能,但却阻碍了农地的流转和效率的提高。当前,应当正确认识和逐步淡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正确认识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联合构架,使之相互推进,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农地顺利流转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然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对原有农地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机制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推动乡村振兴。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地理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SDM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且这种作用在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更明显;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相邻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主要通过凸显农地金融资本属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此,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不仅有助于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且有助于通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必经之路。应优化农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基础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大庆农地流转进程明显加快,流转形式趋于优化,流转规模逐渐扩大。但要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面临着农户发包意愿降低、承包关系不稳定性、规模经营档次不高、农地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经营制度改革的障碍。其对策是:农地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符合大庆市情;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注重保护合法权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探索融资新途径和农地经营制度改革过程中注重配套改革同步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李刘艳 《商业时代》2012,(25):94-95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本文介绍了三个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都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文章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地制度变革为视角,阐述了当前农地产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失衡现象,揭示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异化是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基于农地产权流转正常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即构建以产权市场化为核心的规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戴书华 《价格月刊》2009,(8):38-39,42
促进农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是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农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需要进一步稳定地权,需要将其社会保障功能转化为"土地保障基金"的制度安排.将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从农用地流转制度和政府作为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外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现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其次结合我国农用地流转形式、农民流转意愿以及流转区域和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现状、找出农地流转障碍、归纳各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后,对如何建立农用地适度流转规模和创新流转模式两方面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志强 《中国市场》2012,(46):83-8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地制度安排将影响农地使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垂直协调契约安排。中国农地流转形式分为个体农户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介入型三大类型,在农地流转主导者身份、农地规模集中程度、流转期限、流转规范程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区域特征,给出了上述三种农地流转形式所适用的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1)
"插花地"现象的存在是土地流转不彻底的表现,也是农地金融受到制约的因素,"插花地"使得农地资源的资本功能受到影响,农业的规模生产难以推进。本文从社会保障和农地制度的角度阐释农地金融中的"插花地"的存在,并且由此引出土地流转合约对农地金融的影响,以及解决农地金融过程中"插花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燕娥  雷超 《商》2016,(5):80-81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居民主要以侗族,苗族为主,当地的农地习俗特点表现突出。黔东南对农地制度与农地习俗的态度明确,即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以农地制度为前提,可以在不违背农地制度的情况下使用农地习俗,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农地习俗。本文采取的是对农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运用调研所得的数据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农地流转制度中的农地习俗问题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地私下非法流转严重,且没有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制止,直接威胁到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粮食安全。这种农地私下非法流转的蔓延是现有制度安排之外存在的潜在利润以及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的。实践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土地自身追求流转效率、保护农民利益及推进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矛盾。为了有效解决农地私下非法流转难题,可以从在城市周边为进城农民提供相应的居住设施、让农民的长远收益大于当前的一次性流转收益、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