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凯源  夏宏 《中国市场》2012,(30):58-59
<正>SP公司卖掉了,珠海的餐厅也卖掉了,没事儿干了。好吧,再创业。33岁的周凯源这次做起了蛋糕B2C生意。他说,现在做这个事情,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生于1979年的周凯源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卖掉了一家公司,获利达千万元资产。从游戏门户17173.com到一家SP公司及餐厅"你爱吃的泰国菜",都做得有声有色。25岁时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因骄傲、膨胀导致一败涂地。2010年,调整之后的周凯源再度创业,做起了蛋糕B2C生意。他说,现在做这个事情,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相似文献   

2.
书讯     
《品牌》2005,(6):69-69
<正> 《105亿传奇》14岁,他是一个汕头农家子弟;18岁,他开了第一家国美电器;35岁,他成为中国首富。他写就了一段中国当代商业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创业传奇;他一步步攀上财富巅峰;他的梦想和能力也许会为中国造就第一个来自零售业的世界500强。黄光裕,打造国美帝国105亿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段晓雷在传奇辈出的硅谷仍被视为传奇人物。他大学毕业到宏基电脑公司,年纪轻轻从销售工程师一路做到公司董事,而当宏基如日中天做股票上市准备时,却选择了离开;他曾经连续4次创业失败,40岁时还在硅谷做个体户买卖芯片;他曾尝  相似文献   

4.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凌晨1点,早春的合肥乍暖还寒,滨湖新区徽州大道附近一栋写字楼里,有间办公室仍亮着灯光。29岁的贺志明伏坐窗前,正在设计一家商场的墙绘方案。每天睡眠5个小时,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贺志明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自幼母亲离家,他跟随当修理工的父亲长大,其间尝遍人生冷暖。如今他在合肥经营一家年营业额达数百万元的公司。虽被他人称作励志传奇,但在他看来,创业  相似文献   

6.
<正>他养蜂超半个世纪,创多个"海南第一";他坚守诚信,用品质享誉国际;他年近七旬,仍坚持创业壮心不已,人生充满传奇。他就是陈昌卓,51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和蜜蜂的联系,在这个"海南蜂王"的身上,流淌着海南人"诚实、执着、勤奋、拼搏"的品质。"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去做,把他当做一个梦想去做,这就是我坚持养蜂51年的秘诀!""我把我们父子的名字都放在品牌里了,如果品质做不好,丢的是家族的脸!""现在这么好的创业环境,不创业就浪费了,我虽然已经快70岁了,但是我还想打造自己的‘蜜蜂王国’!"——陈昌卓  相似文献   

7.
他,退伍后毅然闯荡商海他,曾在工厂倒闭后面临下岗的窘境他,不顾自身安危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他,因一次偶然的经历成就了一番创业传奇……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22日,53岁的季琦经历了人生的第四次敲钟--在此之前,他参与创办了携程、如家、汉庭,这3家公司均成功上市,且市值超过十亿美元。季琦掌舵的华住集团,港股上市首日开涨超2.69%,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作为华住集团背后的掌舵人,连续将4家公司推向上市的"创业教父",季琦的人生可以说非常传奇,但他却在自己写的书《一辈子的事业》中表示,他的创业并非传奇。对于成功的秘密,他认为秘密不在于自己,而是在于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李涛 《中国工商》2001,(10):126-129
见到杨文辉先生,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身穿白色衬衫,戴着银白色边眼镜的杨文辉坐在记者面前,显得有点安静而平和,但当他与我交谈起来时,却充满着睿智与机敏,言语中处处显露出不凡的见解。这位来自新加坡,年仅33岁的跨国公司总裁已经分不清是第几次来北京了。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位年轻的总裁在华夏大地穿梭,寻找着一个个商机,构建着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重点。面对记者,杨文辉侃侃而谈,他的创业传奇,他的真知灼见,他的不平凡人生,从他的言语中流淌出来。 2000年过去,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战…  相似文献   

10.
4月17日13点,阿文(化名)又一次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这已经是他第N次来这里了,对于阿文来说,中关村创业大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虽然某些时候他的收获和预期颇有出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这条大街的迷恋和依赖.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随处可见对这条大街充满迷恋和依赖的人,他们或坐或站,或窃窃私语,或高谈阔论,气氛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紧张忙乱,所有人都非常投入且乐在其中.他们中间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也有工作了几年的打工族和公职人员,甚至还有老年人.在这条大街上,无论男女老少,都满怀激情地述说着,或用各种电子设备展示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和阿文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创业者.  相似文献   

11.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传奇。从一个不懂技术,只会收发邮件的中学英语老师开始,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1994年创业开始,18年来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从萌芽到繁盛,他自己也浓缩了中国创业者所经历过的磨难和辉煌:三次创业、上市退市、与大股东争执,直到今天不再担任CEO。在阿里花名为"风清扬"的马云,退而不休,要如何继续自己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他24岁就成为国企中层干部,27岁下海创业,第一次创业赔得身无分文;第二次创业千万身家,风光无限;第三次创业赔光了所有的钱,负债百万,这一次他创立“智新超越”找到了真正要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陈杏头 《商业时代》2011,(36):72-73
民间资金缓解了中小企业二次创业期的融资难问题,但温州“老板逃跑潮”现象表明,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资金进行二次创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瓶颈.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二次创业阶段的民间融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民间融资瓶颈,最后指出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别人在温室里养龟,他的龟散养在大田里;别人卖出龟以后概不负责,他则包赔损失。这个40岁创业、成就养龟传奇的人叫毕文彩。他今年76岁,30多年前靠养鳝鱼率先致富,接着大规模养殖甲鱼。在甲鱼价格最高的1994年,他卖掉了总数2/3的甲鱼,逃过了1997年甲鱼价格跌至20元/公斤的劫难。之后他开始养龟,而且向精品龟的方向发展。几次转型,他大赚特赚。难道自诩"养龟奇人"的他真的具备敏锐感知政策和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美容美发行业,陈浩无疑是一个传奇.想象中的他应该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形象,如此才符合他数十年在商海身经百战、运筹帷幄的经历.初见陈浩,想象与现实的反差不禁让笔者大吃一惊.那是一个秋风乍起的黄昏.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忙碌了一整天的陈浩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6.
金光风 《大经贸》2002,(5):84-85
作为大陆首富,刘永行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动着其他投资者的目光.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成为民营企业的佳话.记者在与刘永行接触中发现,在创业过程中,让他投入更多精力的事业是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6岁的创业者王国彬准备开启自己的第三次创业.通过总结之前在电脑培训学校、家装市场以及互联网垂直搜索引擎领域创业的经验教训,他为这次创业制定了三条标准——产业足够大、痛点足够多、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夏宏 《创业家》2011,(3):97-98
他24岁开始做天使投资,是我们见过的最年轻的天使;他是个文学青年,他专注于餐饮苏禹烈一转身,走出了办公室。一分钟后,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手里端着一杯茶。  相似文献   

19.
刘瑛 《致富时代》2011,(10):52-53
职场中女人,永远都在埋怨老板给的工资太少,怎么办?天天都去敲老板的办公室,让他给你涨工资么?连敲几次不涨,你自己都烦了。能怎么办?想想办法开辟第二战场吧,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拓增加收人的第二渠道——职业资产。所谓"职业资产",是指除了工作收入(工资类收入)之外,自己创业或者参与到其他人的创业中的投资和经营行为。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实业化,而另一种则是非实业化的。  相似文献   

20.
56岁,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一个可以等待着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可在苏念慈看来却是人生新的开始。56岁的他每天忙碌并快乐着,那股干劲儿丝毫不输给20多岁的小伙子,皆因他所从事的事业——蓄电池智能修复给了他新的动力和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