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就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国际比较,了解并认识各国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差异.世界范围内的土地产权制度多种多样,从不同的土地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这样有利于研究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考察,分析了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所有权残缺",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指导思想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构建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新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度量和监督劳动的成本高昂是导致“公有公营”的土地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承包制下的“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制度缺陷。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朱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界定农地产权,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等。家庭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5.
土地产权制度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如今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探索却还在起步阶段.文章系统提出的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是一个具有探索性质的产权制度,其尊重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市场经济制度结构为出发点,明晰产权,促进产权合理流动,使土地这一在我国极为稀缺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且操作上化繁为简,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建国后所历经的一系列变革,在论述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经营的制度缺陷。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文章介绍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设置,并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制度演变中的城市土地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分析了建国以来城市土地制度从国有划拨制到出发制和租凭制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企业制度演变对城市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城市土地市化处置面临的困难和各种处主式的特点和产权制度基础。认为企业制度变迁是引致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外生条件,与土地国有制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土地使用包括划拨制、出让制和租赁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就必须在法律上严格规  相似文献   

8.
黄选平 《发展》2013,(7):9-9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要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用地制度统一化一方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让农民享有完整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能否实现,而且影响着地产市场的发育、运作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的配置等。作为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则是城市土地市场运作、土地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作用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始终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进行的。1982年修改的《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在法律上明确了土地属性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的经济价值凸显,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3.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goal in China. The failure of rural land privatization has led to a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vast property income gap between citizen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asons for property income in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the dualistic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fter evaluating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 land market and the rigid nature of rural land assets, a population–land coupling urbaniz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land property system has externalized a high degree of geospatial and social urban and rural intertwinement. Major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situ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table urbanization) and to increase property income potential for farmers.  相似文献   

14.
论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内涵的基础上,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的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了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现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土地法律制度是产生小产权房的内在制度基础;乡政府、村委会在土地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的获利动机及行为是小产权房产生的供给动力;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是小产权房产生的需求动力;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小产权房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最后提出规范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侯微 《乡镇经济》2009,25(10):4-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重塑农民为部分产权主体,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流转,再到明确提出建立农地要素市场的目标,最后到以打造农地财产权为重点的农地制度改革来完善农地市场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市场化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17.
熊顺聪 《特区经济》2010,(8):186-187
产权是一个集合,是一系列权利束,在动态中体现自身的存在。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土地产权制度的不足,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因此,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需要变革。许多学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对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0,(8):196-198
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农地证券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消极作用,阻碍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思路,并建议:继续推动和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证券化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为土地证券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