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尚与商业     
沈威风 《中国新时代》2011,(11):128-128
商业在今天很难有人能不关心,时尚也一样,当然这两个词都是听起来挺讨人喜欢的词。不过在很长时间里,我对这两个词都没有太深感触,直到某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女性,她的穿着姿态和谈吐常常会让我想起《绯闻女孩》里面那些纽约上东区的上流阶级女性,当然,如果北京有所谓的上东区的话,她也是理所当然的个中成员。  相似文献   

2.
满世界赶集     
我每次旅途中都有一项重要活动——赶集。它没有去酒吧那么刺激,也没有去博物馆那么高雅,但真实而丰富,那里的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尽除矫饰,艳丽缤纷,是体验民生的最好场所。当然超市也是好去处,但全世界的超市都一个样,少有情趣.只有赶集,才能看到最本质的土风。  相似文献   

3.
婆婆的遗产     
婆婆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却嫁了个博古通今的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在外地教书,工资都是按月寄回开封的。婆婆养育7个儿子,老五老六还是孪生。上下孩子相隔一二岁,用婆婆的话,一张床上躺着四个孩子,这个哭那个闹的,这个尿窝挪到那个屎窝,褥子没有干过。  相似文献   

4.
《西部财会》2005,(8):56-56
婆婆住在老家的县城,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婆婆没有多少文化,但脑子特别好用,婆婆的父亲在世时是远近闻名的账房先生,看来婆婆是得到了父亲的遗传,所以会精打细算、善于理财。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婆婆来伺候月子,那时生小孩比较时兴送红皮鸡蛋,所以那几天家里收了100多斤鸡蛋。我和老公为怎么处理这些鸡蛋发愁,可婆婆大包大揽地说,这点小事就由她来处理。到了星期天,婆婆分三次将这些鸡蛋提到了小区的农贸市场,没用半天便将鸡蛋全部卖完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婆婆的理财能力十分佩服。  相似文献   

5.
我这辈子目前得到的最高评价是儿子给的。“妈妈我觉得你有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你在麦肯锡的角色;另一个角色是我的心理医生。每当我情绪低落时,你都能让我开心起来。”儿子七岁时有一天这么跟我说。儿子的话让我很得意,也很好奇,一个七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心理医生的概念?他说是从书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王世虎 《乡镇论坛》2014,(30):26-26
新婚后的第一个周末,母亲过来看我们。婆婆第一次上门,可愁坏了妻子,一大早就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最后,她问我:“老公,这是妈第一次过来,我待会儿出去买些菜,中午好露一手。对了,咱妈爱吃什么呀?”听完妻子的话,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是呀,母亲爱吃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政府主管机构有哪一些职能? 现在我国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婆婆或几个婆婆,即一个或几个政府主管部门。这是实行计划经济的需要,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令性计划正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给企业的。有人说,计划经济是一种统治型经济,或管制型经济,政府就是通过各种主管部门去管制企业、命令企业的。企业多了,主管部门越分越细。同时,又有各种规章约束企业,使它们离开主管部门便寸步难行,没有资金渠道,没有物资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所以,没有婆婆的企业会有失落感,非要去找一个主管部门不可。这叫做:有了婆婆怕婆婆,没有婆婆要去找一个婆婆。  相似文献   

8.
导向的作用     
偶翻案头上的一张小报,《两个大苹果》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细细品味,言语不多道理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分别调查了获得卓越成就的人和负罪在身的人。巧的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的回信和一位来自监狱服刑的犯人的回信,却都讲述了同一件事:分苹果。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苹果问我和弟弟各自想要哪个。我刚想说出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责备弟弟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于是,我…  相似文献   

9.
唐玮 《乡镇论坛》2010,(35):44-44
“女儿是‘强盗’。”这是我听婆婆说过的最另类、也是最贴心的话了. 虽然我们住在城里,公婆住在郊区,但相距不远,坐公共汽车也才四站路程.骑摩托车就更快,十分钟之内能到。婆婆家有一些田,不多,种上些蔬菜瓜果之类还是足够吃的。  相似文献   

10.
家风故事     
犹记得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工作一天略显疲惫的年轻妈妈坚持为轮椅上头发花白、行动不便的婆婆洗脚,看到这一幕,她那稚嫩的儿子也吃力地端着一盆水来到她的面前说:"妈妈,我也要为你洗脚……"小小的广告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思,我想这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家风,它既是父辈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更是子辈们的传承约束、恪守发扬.  相似文献   

11.
早些时候,我收到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来自一位雇员: 我应当在9点开始工作。但不幸的是,交通拥堵,停车难,看来我只能在9:05或9:08到达公司。当然,早点出发也许是个答案,但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这很困难,因为孩子正在上小学,我需要送她去学校。  相似文献   

12.
青草地 《乡镇论坛》2009,(12):39-39
婆婆从乡下来.和我这儿媳妇谈话不多.早上,当我睡眼惺忪地起床,婆婆旱已经在阳台上用一个大盆洗衣服。我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却见她老人家正用洗衣粉搓洗我们的羊毛衫。我连忙拿出专用的“正章”对她说:“妈,要用这个洗涤剂。”“哦,是吗?我们在家都这么洗的。”婆婆一脸的茫然,“对了,我做了稀饭在锅里。”  相似文献   

13.
每次回到家里,在空无一人的屋子里,总能看见桌上摆着烧好的饭菜,还以为我家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其实,那是我婆婆帮我烧好了饭菜,又赶回去侍候公爹和两位老人去了。 婆婆今年58岁了,刚退休在家,上有老双亲,下有三个儿女。儿女都参加工作在外面居住,按理说她也  相似文献   

14.
刘田 《中国企业家》2008,(11):120-120
除了顺驰,我们是这个行业最早接触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但我们一直没有融到钱,可能是我们没有准备好。如果我们两年前就融到钱的话,那现在市场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我们再多1000个店的话,肯定深圳、广州、成都市场都已经进了,但现在这些店就会成为我们的包袱。我觉得这是阴差阳错,并不是我主动地选择,是命运。  相似文献   

15.
小红经常对王老师说:"我妈妈一点不爱我,一天到晚总是骂骂骂."王老师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有一天放学后,小红说:"我不想回家了."王老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劝小红回家.小红说:"我死也不回去,"王老师想一想,拿出两个苹果说:"这样吧,让我验证一下,看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你把这两个苹果带回去,跟你妈妈说是我送给你和她吃的,你让她先拿一个.等你妈妈拿了一个出来,你把剩下那个带回来给我看,我就知道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是打传统的常规战争的话,不用担心你当了兵就会死。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留在后方,一个是送到前方。留在后方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送到前方又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受伤,一个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不用担心,受伤了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轻伤,一个是重伤。轻伤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重伤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能治好,一个是治不好。能治好就不用担心了,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不会死,一个是会死。不会死的话,不用担心,死了嘛,……也好,因为他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发生在皖南山区一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这天,王婆的小媳妇对大媳妇神秘地说:“我发现婆婆的右眼有视力,婆婆不是全瞎。”大媳妇打断她说:“别说了,全当没看见。”原来她和另外几个妯姓都知道婆婆还存有一定视力,可婆婆这样做自有自己的苦衷。大媳妇说,老人家有6个儿子,分开来成了6个小家庭,而这6个家庭都务农,农家无闲日,家务繁忙。老太太如果睁着眼睛不去帮这个媳妇一把,助那个儿子一下,心里过不去,手里闲不下。而这6个家庭帮了这家丢了那家,分开身忙不过来不说,还怕无法摆平,遭到埋怨,落得里外不是人。10年前老太…  相似文献   

18.
《住宅与房地产》2013,(12):49-50
村委会和业委会是我们国家进行基层民主自治的两大试点。这一年,我总算亲身经历了,并且非常感慨。民主自治异常艰难。这里面有客观的大环境的因素,领导业委会的两个“婆婆”——社区和属地房管所,  相似文献   

19.
谁的昌河?     
《经营者》2012,(8):12-12
收到贵刊3月刊后先读了封面故事《成长的代价》,感觉没错的话这应该是个被阉割的封面报道,我还未曾见过这本杂志以采访实录做封面。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应该可以猜到,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相似文献   

20.
寻帕记     
婆婆的眼睛不太好,一遇到风就会流泪,所以,婆婆手中总要拿一块手帕用来擦眼睛。然而,有一天,不知咋的,婆婆手中那块用惯了的棉质手帕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看着婆婆着急的样子,我才明白那块小手帕对于婆婆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决定给她买块新的。第二天中午下班后,我来到位于兰州市西关什字的某大型商场。因为这家商场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商品也比较齐全。想着一定能买到,就径直来到该商场负一层超市的日用百货区。然而,我把百货区的所有商品看了个遍,就是没找到一块手帕。无奈,我只好向超市导购询问。一位很年轻的女营业员告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