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所设计的次级贷款对流动性有很大的依赖性,其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还款能力基础上的,这一先天不足使之在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因违约率的上升而孕育危机。资产证券化是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低质量的贷款通过分拆、打包、出售转移了风险。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漫长的销售链条和高杠杆率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放大了风险。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次贷危机的扩散。次贷危机与华尔街和评级机构的贪婪、道德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人的透支消费助推了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分析了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结论:资产证券化不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次级抵押贷款质量的降低,进而导致的资产证券化的滥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断深入,次贷危机已经升级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场金融海啸。这场危机原本只是发端于美国的住房信贷市场,但其影响和范围却借助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辐射到全世界。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产生蝴蝶效应的传导器和助推机。同时次贷危机已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更对我国不断探索和推进的资产证券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次贷危机短期内必定会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形成一定的滞缓因素,但是,危机同时也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经验上、制度环境上以及人才引进上都是很大的推动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要积极抓住历史机遇,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翠  蒋文文 《大众商务》2010,(6):172-172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过快过滥发展导致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资产证券化。本文针对资产证券化及次贷危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做出的对策及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过快过滥发展导致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资产证券化.本文针对资产证券化及次贷危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做出的对策及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与经济周期一样,流动性也有着自己的周期规律。美国金融危机表明,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促使流动性创造、扩张、逆转及紧缩,但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对资产证券化在流动性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得出完整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促使流动性创造,并通过抵押物、资产价格和杠杆化等效应导致流动性扩张,以及通过基础资产和证券化等渠道致使流动性逆转及紧缩。因此,中国在设计资产证券化时,必须重视其在流动性周期中的作用,严格规定基础资产的构成标准,并基于"监管特许权论"理论来构建评级机构,同时遵循"宏观审慎"原则来创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动机的分析发现:形成机理是金融机构误导房地产消费者和证券投资者,进而误导美联储,美联储的救市措施又进一步将次贷的风险及代价分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特别载体、基金都属于得益者,受到损失的则是政府(中央银行)和投资人;次级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在房地产业和证券业之间构架了一个桥梁,将风险从一个市场扩散到另一个市场。总之,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关键点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政府不可能通过金融监管来防范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被机构错误地使用,因此中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之一。发展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我国资产证券化已从境外过渡到境内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规模小、基础资产种类和发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应就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规范我国信用评级制度;注重风险控制,吸取国外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和教训并认真分析对待,对资产证券化活动进行系统性、全过程监管,使之成为一项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运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将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运行中产生的各项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可以对金融体系的运行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作为金融创新产品中重要一员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其在促进金融稳定的同时也造成了金融不稳定,并对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产生了影响。因此应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监管规则和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级按揭贷款,但使危机不断升级的却是衍生于按揭贷款的证券化产品。透视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的系统风险,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现实挑战,总结出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证券化视角看,金融资本持续的流动性过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以及次级债的风险管理缺失等,共同造就了次级债危机。这对推进我们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在金融机构、资本管理、政府监管等多方面提供了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仍在蔓延。对美国次级房贷市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次级房贷危机的起因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阐述,着重从次级房贷危机对金融机构、房屋持有者、建筑商和售房代理的影响三个层面加以论述。认为,次级房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限,美国的创新活动仍然非常活跃,美国经济很快可以渡过调整期,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07年夏的次贷危机很快发展成为美国金融危机,并蔓延全球,究其原因,金融创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抵押贷款创新的理念建立在房价不断上升的假设之上,使得抵押贷款创新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证券化产品创新不具备可靠的基础资产。房价下跌使创新抵押贷款的风险暴露,金融创新的“蝴蝶效应”终于得以实现,所有金融机构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这给我国未来的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次级债危机的发生将美国在金融创新及发展中的缺陷和漏洞充分暴露出来。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讲,不仅要总结次级债危机所反映出来的教训,更要学习美国金融制度在次级债危机发生过程中反映出的优点以及美国处理和解决次级债危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不可否认,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有过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有关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究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被放大的根源,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应归因于证券化后放款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演化阶段及其美国检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最终酿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一次非传统的金融危机,但可以体现所有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即信用扩张背景下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把握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在把握金融危机本质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有直接的关系。资产证券化不但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如金融工具创新、提高资本效率等,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的一面,如系统风险是否降低、成本是否减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但是,他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层次挖掘造成此次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表明,生产相对过剩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居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的积累,是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是由复杂的机制所构成的。概括来看,其中的机制包括五个关键性环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自由与风险之间的矛盾和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分析与研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引发机制,对于认识与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及时调整金融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