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翔 《华糖商情》2001,(24):28-28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是我国啤酒工业的摇篮.1900年我国第一家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就诞生在这里。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到2000年,黑龙江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余家啤酒企业、年产量达143万吨的啤酒大省。黑龙江省啤酒市场与辽宁省相比有很多共同之处,让我们先从低档酒说起。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啤酒企业并购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汹涌澎湃。中国啤酒引进外资最早是在1984年,在江苏成立中外合资江苏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这是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产业的序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喜力、生力、科罗娜等世界啤酒巨头陆续来中国市场报到。1995年5月,英国巴斯啤酒集团联姻吉林金士佰,随后,世界第一大啤酒商AB  相似文献   

3.
张旭 《中国品牌》2010,(6):90-92
雪花、青啤的杀入,多年来本土企业苦苦固守的河南啤酒市场被撕开一道口子,诸侯混战的河南啤酒企业不得不面对啤酒巨头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武刚 《糖烟酒周刊》2005,(8):A014-A014
2004年啤酒行业掀起了整合热潮,几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各地兼并、入股、建厂,形成我国啤酒业青岛、华润、燕京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京啤酒的消费量巨大。这也是啤酒企业对北京市场觊觎的原因之一,青啤是趁并购之际。顺势进入北京市场,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消化、转移。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巨头企业也成为新兴的经济现象。文章通过梳理"阿里"、"滴滴"等我国代表性数字企业的案例,总结了我国数字巨头企业的形成机制。提出网络世界的无界性是数字巨头企业成长的沃土,梅特卡夫法则的估值模式是其成长的加速器,而我国数字巨头能迅速跃升和国际数字巨头企业比肩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独享我国巨大的人口及基础设施红利。  相似文献   

6.
从零起步成长为行业老大需要多久?华润雪花啤酒的回答震惊业界:十五年。雪花啤酒以此证明,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已经磨砺出了比肩全球啤酒巨头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经过“圈地运动”式的企业并购,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携手国际啤酒巨头SAB介入啤酒业务以来,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近40家,总产能达560万吨。这个产能甚至超过了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但问题是,华润雪花怎么“消化”好这些被并购的啤酒企业,将这些企业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更多的品牌价值在产品之外,丹麦啤酒业巨头深谙此遒。它不但对啤酒的口感和包装设计来了一次大洗牌,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啤酒文化,无论是啤酒节还是企业参观之旅,都为其附加价值增辉不少,更让全球的啤酒爱好者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终端营销策略分析谈广东啤酒业在销售渠道上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啤酒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广东啤酒市场无论品牌集中度、竞争程度,还是营销水平均为全国之最。国内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啤酒市场,啤酒销量巨大,国内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这一切都注定了广东啤酒市场要成为国内啤酒巨头及各地方诸侯争相抢滩的重点。那么,作为啤酒商家,何以在激励的竞争中取胜?是广东啤酒行业中每一厂商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仅从重视销售渠道的角度,分析了广东啤酒行业终端营销的具体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得到广东啤酒行业之启迪。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啤酒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广东啤酒市场无论品牌集中度、竞争程度,还是营销水平均为全国之最。国内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啤酒市场,啤酒销量巨大,国内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这一切都注定了广东啤酒市场要成为国内啤酒巨头及各地方诸侯争相抢滩的重点。然而,面对激励的的竞争,广东啤酒行业何去何从?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取胜?是广东啤酒行业中每一厂商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广东啤酒行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广东啤酒行业目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为广东啤酒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见解独特,立意创新,具有较高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7):B029-B029
现在国产高档啤酒市场容量有限,却集中了众多的啤酒业巨头。而相应的市场营销、招商模式仍然是老一套,不适合运作高档啤酒产品,企业如何在招商中寻找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7,(6):63-63
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沃平 《国际市场》2005,(5):16-1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吸引了全球饮料业巨头纷纷抢滩我国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芬达、雪碧等饮料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而今喜讯传来.我国饮料行业在国际市场取得可喜的业绩.尤其是青岛啤酒更是在海外市场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连续五年销售称霸世界的中国啤酒,行业巨头开始萌动东盟方向的扩张。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透露,青岛啤酒拟在东盟国家设立一家合资啤酒厂,有关项目现已进入考察的后期,并正进行可行性研究。而在此之前,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两大巨头已经在广西和广东湛江设厂,意在辐射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16.
河北啤酒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不设防的市场,因为在本地没有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基本是区域性品牌分占市场。在河北市场周围集中了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啤酒巨头,他们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都把河北划入圈中,在进入市场时,这些啤酒巨头都选择了中高档市场,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而来自河南、山东的低档啤酒,则通过低价渗透,蚕食河北市场,因此整个河北市场呈现出多品牌混战的局面。虽然河北啤市暗流涌动,但我们却可以看出其发展的脉络,一是外来品牌多采用听装啤酒进入河北市场;二是河北本土企业开始跳出低价竞争的泥沼。打造中档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7.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外资零售巨头纷纷进入我国零售领域并呈现迅速扩张之势。在中外零售企业之间相互激烈竞争之时,分析和总结我国零售企业借鉴屈臣氏品牌战略发展经验,发挥自身优势,以全面应对外资零售巨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消耗量也逐年增大。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油田和天然气、煤矿、种植地、林业等资源丰富。黑龙江省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资源紧张的局面。笔者结合对黑龙江省的资源分布情况、资源型企业发展现状等资料,对黑龙江省资源型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做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善建议,旨在希望为黑龙江省资源型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帮助黑龙江省资源型企业向长久稳定、健康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仰炬  张朋柱 《商业研究》2005,(6):160-163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一体化 ,我国在医药流通领域的管制将于 2 0 0 5年放开。以我国医药零售业的代表企业———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为例同世界巨头———CVS和Walgreen在企业的发展历史、赢利模式、绩效评价指标分析等方面做横向比较 ,找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和世界巨头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才能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角度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