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权。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了从股东向经理手中的转移,经理由此获得了相应的控制权收益。控制权收益对于企业经理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相对于剩余索取权来说,其激励效果并不持久和可靠。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重新建立起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企业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权。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了从股东向经理手中的转移,经理由此获得了相应的控制权收益。控制权收益对于企业经理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相对于剩余索取权来说,其激励效果并不持久和可靠。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重新建立起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效的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企业家理论、企业管理者理论、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特性、效用函数和行为模式,从而针对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讨论了包括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和声誉机制在内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包括企业内部直接监督机制和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企业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报酬激励机制,能协调经理与股东的目标,使经理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在介绍了国外常见的几种报酬激励方式之后,着重论述了国有企业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在Vickers和Barro分别对Kreps的声誉模型简化处理后的模型基础之上,从国有企业内部经营与所有之间博弈关系的角度,构建了国有企业经营正规的声誉模型——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声誉(reputation)对国有企业经营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的基本结论为:声誉效应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激励机制,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尤其是杰出的经营)手中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的运作是有效率的。最后,应用本模型所给出的分析方法与结论,对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令人关注的问题与现象,给出了作自己的解释,并对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乘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法律等相关制度尚不完善,银行腐败问题日益增多,而造成腐败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励契约设计不合理。文章在多重任务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银行激励机制,并且用经验证据对激励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以控制权收益为主的激励结构影响了银行效率,进而引发腐败问题。因此,解决腐败的关键是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大势所趋——论国有企业高管层薪酬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多个投资主体的关注的焦点,股改中的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对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主要是从董事会的角度出发考虑,着眼于如何寻找股东利益和管理层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论述了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的条件下,股权激励能使股东和经营者整体效率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普通员工的激励模式和方法逐渐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所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激励形式和对象单一化、约束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步降低保健的功能、提高激励功能已成为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应按照对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贡献的大小来取酬设计和完善激励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