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国银行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开放,外资银行如何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直接决定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前途。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目前在华经营策略及其趋势的变化,在中国采取的四种经营战略包括:客户战略,产品战略,人才战略和并购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正在逐步对外开放,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应当立足于理顺市场机制,针对外资银行进入给中国银行业造成的三类具体影响: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和软化监管效应,通过鼓励适度竞争、促进溢出效应、稳步放松监管,最大化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正效应:促进改革转型、引进成熟经验、完善监管空白,发挥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发展的带动作用,使得银行业整体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对中资银行而言,代理行业务只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小不点”,与外资银行步步深逼,热情营销相比,中资银行则是被动地“守株待兔”。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建议,对中资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仿佛是吹入了一股清新的探索之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振华  谭诤 《金融论坛》2004,9(11):44-49
在中国加入WT0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逐渐加大.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认为:一方面,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市场进入战略、客户与业务拓展战略、地域拓展战略以及竞争与合作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出发,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顺利实施及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如何谋划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动向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已经连续发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本文的作者在一家外资银行供职,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走势提出了有别于国内学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取决于东道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外资银行和东道国银行对东道国企业贷款业务的相互替代关系,以及东道国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在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实行的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外资银行有可能在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期间,运用存量外汇资金替代中资银行贷款业务。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中央银行需要协同多个部门完成货币政策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巨头,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的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各项优劣势比较分析,得出中资银行在盈利能力与人民币业务市场等方面有优势;而外资银行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及优秀的管理人才等优势的结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必须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展,促进云南省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是对中资银行垄断地位的挑战,又是中资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中资银行只有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进入后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资银行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中资银行应认真分析外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与外资银行开展竞争。同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5.
16.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37-38
今年12月11日,中国将结束5年的“过渡期”,开始全面履行加入WTO的承诺。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外资银行将以其丰富的经验、优良的服务、卓越的管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选取6家代表性外资银行为样本,从信贷业务管理框架及产品管理、定价和考核机制两大方面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炼和归纳出外资银行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研究对中资银行健全和完善现有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渣打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只要能达到互利的目的,可以与中资银行进行任何方式的合作。目前,正与中资银行就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这包括参股、成立新的合营公司等模式。”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黄远辉还是一贯真诚地告诉记者渣打在华的最新动向——参股国内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