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文燕  李自忠 《西部大开发》2010,(2):158-158,142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部史诗,将侗族大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继承和发杨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讨论了“侗族大歌进课堂”的意义;从中小学音乐教学育人目标出发,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尹忠 《宁波通讯》2014,(22):86-89
在"大歌"的发源地、贵州东南部侗族人聚居的小黄村里,村民们"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歌"。如今的小黄侗寨早已成为闻名天下的"侗歌之乡"、"音乐天堂"。  相似文献   

3.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同时,侗族擅长建筑。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侗族大歌     
姚瑶 《西部大开发》2002,(11):78-79
我的一位朋友是搞音像的,打电话给我,说是他弄了一盘制作精美的VCD送我,正宗的侗族大歌,在贵州黎平拍摄制作的。 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部,地处黔、桂、湘三省交界,是全国最大的侗乡,人口约近48万,具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独特的侗族历史文化,侗族大歌更是振聋发聩。1986年,黎平县6位侗族姑娘走出国门,参加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登上世界乐坛,举世闻名;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  相似文献   

5.
唱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们以唱歌为荣,处处有歌,事事有歌,人人会歌,以歌代言。会唱歌被认为是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象征。所以在侗乡,小孩学歌,父母教歌,歌师传歌,年轻人“行歌坐夜”、 “月堂对歌”已成为普遍现象。侗族有句谚语说得好: “饭养身,歌养心。”这句话说出了民歌和侗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涵。 赶歌场 在贵州黔东南州的天柱、锦屏、剑河、三穗、镇远一带,盛行着“赶歌场”的习俗。热闹非凡的歌场有十余处,其中最盛大的歌场数天柱渡马的二十坪歌场。这里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湘黔桂"三省坡"侗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优势,认为进行旅游开发是对原生态文化传承保护的合理有效办法,并提出具体措施:重点开发圣山旅游,把三省坡建设成为侗乡旅游的目的地;整合资源,三省区共同打造"三省坡"侗族特色旅游品牌;实行"区域联动"战略,推动三省坡旅游圈各县的互相联动,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可是,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以11名侗族姑娘为代表,组成一个合唱团赴法国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活动。她们在巴黎夏乐宫演唱的歌曲,歌声古老纯正,旋律优美婉转,唱法别具一格,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过后,各大媒体都对此争相报道,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也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而侗族姑娘合唱团演唱的这种歌曲,就是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的侗族大歌。  相似文献   

8.
贵州侗族大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英  马希刚 《发展》2008,(12):136-137
侗族大歌是贵州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产生的地域、分类、特点及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价值等方面做了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昆曲"、"古琴艺术"进入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后,山西"绛州鼓乐"又入围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国内"侗族大歌"、"梁祝"、"中国剪纸艺术"也纷纷投入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形成了中国特有文化的"申遗"热。作  相似文献   

10.
孙家家 《魅力中国》2011,(2):284-284
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可看到优秀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蕴涵了社会的时代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以体现的根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