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秘书工作》2012,(1):50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央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一书,作者徐中远为毛泽东晚年专职图书管理员。本书全面反映了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所记所述,所见所闻,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曾自 《秘书工作》2009,(7):38-40
我手头保存着一张当年毛泽东和读书小组成员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照片(如右图)。这个读书小组里有我的父亲田家英。  相似文献   

3.
万莺 《审计月刊》2004,(10):56-56
嗜财者书中发现黄金屋,好色辈书中看见颜如玉,我近日阅览孙中山、毛泽东、林则徐等人物传记,由衷得出“书中自有凌云志”的结论,与喜欢读书的朋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4.
我读书的缘起,是受父亲的熏陶,父亲执著读书的血液,永远涌动在我的血管里。记忆中,父亲通读过历代古籍典册,又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天文地物,各个朝代惊人的演义,因此被人们称为“演讲大师”。我小时候极喜欢读书,由于家里贫窘的生活限制,根本买不起书,为了过一把“书瘾”,要常常步行五华里去乡驻地的几处书摊前租书看。  相似文献   

5.
闻实 《成功之路》2012,(8):45-45
“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的全部知识,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全过程,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和全部的经验——因而,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这是高尔基的一种人生感悟,揭示了书籍的地位和读书的必要,告诉人们要热爱书籍,...  相似文献   

6.
郭凡生 《英才》2009,(8):117-118
一本书,吸引我入迷,我就读,不能吸引我,就扔掉。对我而言,读书的第一要义是读着过瘾。因为,只有这样读书,我才能记得住、才能消化吸收。我最早接触的书是《野火春风斗古城》和《红岩》——那个年代,大家都读这些书。“文革”时期,我则想方设法去找一些世界名著来读。大学毕业,尤其是做企业之后,我确实读了很多书。  相似文献   

7.
书问书答     
枕戈 《审计月刊》2004,(12):58-58
关于读书,汉代学者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诚为至理。但说的不够通透。书药如何医愚?我以为,一为书问,即读书首先能够引人思索,使人脑瓜子里多了些“为什么”。一为书答。即读书又能使人对诸多“为什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8.
徐中远 《秘书工作》2012,(11):53-54
我们知道,毛泽东一生的最大爱好是读书。1959年6月,毛泽东来到庐山。有一天,他与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方志纯谈起了读书问题。当谈到读什么书时,毛泽东说:"除了马列的书外,还要读些历史书。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领导者,知道一点历史有好处,可以学习历史的经验嘛。"  相似文献   

9.
枕戈 《审计月刊》2010,(3):55-55
我和韩玲、肖霞、阿华是挚友,我们有个共同爱好,那便是读书。我们四个喜欢书,自然喜欢买书、读书、品书,书成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爱好不同,各读各的书,很少读同样的书。韩玲是在报社工作,她业余时间读  相似文献   

10.
枕边的夜莺     
正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唰啦啦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唰啦啦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11.
名人书趣     
老舍"书是别人的好" 老舍先生有一篇题为《读书》的短文,收录在《老舍生活与创造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在这篇短文中,老舍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没有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读得很快,不合口味的就"跳过",而且不用心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嘛?书应该记住自己";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12.
鲁力 《秘书》2013,(7):26-27
张五常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佃农理论》一书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张五常先生对于如何读书也有许多精彩的见解,在这里略作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1读书应以培养兴趣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曾自 《秘书工作》2011,(6):51-54
读书,对于我的父亲田家英来说,是须臾不可无的生活内容。在他短短44年的生命中,书籍伴随他度过了一生。母亲曾对我讲过,有一次,毛泽东同父亲谈完工作,聊起读书的话题,聊到高兴处,主席对父亲戏言:“将来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人之墓’.  相似文献   

14.
思雨 《秘书工作》2007,(6):48-50
我向来喜欢读书.在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有四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是书籍启蒙了我稚嫩的童年,是书籍给了我知识和智慧,是书籍为我诠释了生活的哲理,是书籍给我带来了阅读的享受.书,已成为我最忠实、最友好的精神伙伴.  相似文献   

15.
《东方企业家》2014,(1):116-117
《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于1936年亲自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最早于1937年7月至10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美国ASIA(亚细亚)月刊。书中,毛泽东自述了他少时起的读书与求学轨迹,以及在此过程中,这位未来领袖逐渐萌发的反叛精神和救国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书·情人     
刘拥君 《湖北审计》2011,(12):52-52
外婆曾经多次笑着对我说,儿时抓周时,我抓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亲戚们都说我长大肯定是个会读书的,也许是应验,我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是跟着外公外婆在山村长大,在那块贫瘠的大山里,小朋友们难得有一本书看,特别是那种彩页的图画书,拥有书是很骄傲的事。  相似文献   

17.
闲话读书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八十多年书了。在书海中翻腾这么长时间,说没有可说的经验或窍门,容易被人怀疑为不说实话、欺瞒后学,甚至是学问上的吝啬鬼,但我确实说不出什么成本大套的读书法,也不会开连自己都没有读过的书目,更不愿故作高深,侈谈经验,把后学说得云山雾罩,反而让人望书却步。因此,每当有学生或晚辈问起我如何读书时,我总是说些片言只语的心得。这里,我将一些曾讲过、说过和写过的话,略加条理,以答客问的形式说些有关读书的“闲话”。  相似文献   

18.
我学读书     
江蓝生 《秘书工作》2014,(11):66-68
正作为一名学者,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书。跟许多同行一样,我们的生活即是读书,读书即是生活,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从大处讲,读书帮我们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了服务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从小处讲,读书培育了我们丰富的情怀,使我们内心充实,从不会感到寂寞空虚,哪怕是退休在家,哪怕是年届耄耋。我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50多年,在阅读书报杂志中经常不经意地获得许多知识和启示,这里选几则跟读书做学问有关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只有深刻理解传统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读书有乐     
我将与书为伍为伴的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青少年学生。我不把他们的读书叫读书,而是叫念念不忘的念书。背呀、抄呀、写呀、考呀!十几年的热桌子凉板凳坐着,目的是什么?说穿了,还不是为一纸文凭,日后能干个好差事!第二类是为工作、生活诸多原因所累之啃书人。他们离开学校后,仍然青灯白发,翻书握管,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还不是职业道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陈燮君 《秘书工作》2009,(12):46-48
读书人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培育了读书精神,积累了读书方法;读书精神激励着渎书人,促进读书人拓展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帮助渎书人进一步滋养和弘扬读书精神。读书人和读书精神、读书方法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读书系统。渎书实践,需要在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的引领下日渐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