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积聚起一定的财政力量,每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额,这些进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之前一直被推崇的简单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的老年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合适劳动力的逐渐减少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认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入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同志从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和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出发,认为“两种生产”共同决定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也起决定作用。有些同志还提出“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两种生产”之间的比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0,(1)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文 《经济学》2004,3(4):819-838
本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息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GDP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忠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 GDP 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7)
从中国农村人口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是总人口的不断减少和永久居民的比例,这符合现代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其背后也存在消极方面,即农村人口年龄,性别和质量的结构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与影响。文章在阐述农村人口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变过程。这一人口转变过程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有利发展契机,即人口红利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只有从这三方面对人口红利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利用"刘易斯拐点"概念来简单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或片面强调由劳动人口增长快于消费人口所形成的第一人口红利,都是偏颇的,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能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农村转移人口道德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德教育和优化道德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人口抚养比对出口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但当区分出口的"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效应"后,前者对出口的影响为负,而后者的影响显著为正。抚养比在纵向上通过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影响经济增长,在横向上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引起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总抚养比对人均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显著。总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积累过程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光全  郭焕成 《经济地理》1998,18(4):94-104
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对认识中国农村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运用值域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出全国经济积累过程的发展形态,总结出地区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而出现的特有经济结构现象,寻找问题症结的所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为国家经济提供建设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人口群中的每个成员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所形成的人口组合状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经济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随着生产关系性质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研究人口的经济构成,就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分析不同经济特征的人口质和量的规定性,揭示他们形成的原因、发展规律及其经济后果问题。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构成,是人口经济构成中的一个最一般、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其它的人口经济构成,如人口的职业结构、质量结构等等,都是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它是对人口经济构成分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前,安徽农村人口流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1949—1962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活跃;二是1962—1978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处于低潮。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社会变动的重要表象之一,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与其间农村社会变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在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少儿抚养比不断下降,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高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 从储蓄、 就业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入手, 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 建立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 并得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升高是居民储蓄率不断提高、 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引起了失业率上升的结论. 本文最终提出把握新常态机遇,政府引导发展老龄服务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准备应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镭 《财富时代》2023,(2):24-26
<正>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人们最关注的不再是经济指标,而是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总和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消息。统计表明,2022年末全国人口14亿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