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下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税收相对中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在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税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减少政府因课税对经济的低效干预;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发挥税制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以保证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市场经济税制改革时,应兼顾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以税收相对中性论为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我国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政府的正常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为防止政府在经济干预过程中的“错位”问题,必须处理好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把干预的方式、时间、程度等内容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把市场功能和政府干扰功能这两种力量现实地、动态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赵萍 《理论观察》2000,42(1):61-62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基本力量,政府的干预范围如休界定就成为我们必须认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多大程度上肯定个理性,个人选择及人个利益;二是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三是政府大多程度上代表整体利益行事;四是政府干预成本高低。  相似文献   

4.
界定政府干预范围必须考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基本力量。政府的干预范围如何界定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多大程度上肯定个人理性、个人选择及人个利益,二是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三是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整体利益行事,四是政府干预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倡导的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变革时代,市场的自发作用无疑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但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和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同时,为避免政府干预失灵.必须对经济转型中政府干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肖华杰 《魅力中国》2010,(31):220-22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各项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深化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由于正处于政治、经济双重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特点集中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等方面。同时,在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确立,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市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排斥政府必要的干预,这一点很容易成为复归或强化旧体制的根据.因此,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机构改革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目前,政府机构改革滞后,是制约国有企业及其它领域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营运主体关系不顺,政府干预过多,企业经济自主  相似文献   

9.
海南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条件下,创建全国最大、最新的经济特区,并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体制改革;较早地放开各类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揭开  相似文献   

10.
朱建设 《特区经济》2007,216(1):162-163
对于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从原则上讲,政府应该关心的是宏观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问题,微观经济活动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只有在市场不能做或市场做不好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才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仍须通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进行干预完全不同。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以适合于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进行。而非妨碍市场的运作和同市场力量相对立  相似文献   

12.
何海琳 《改革与战略》2014,(5):21-23,6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深化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谈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认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原因;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注意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有效、还是政府有效——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平效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选择学派通过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的分析,探讨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否定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观,坚持新国家经济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公平效率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好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与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相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加快政府改革. 在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它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好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与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相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加快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大体可分为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整、职能转换和机构改革三个方面.深化改革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论政府的政策调整、机构改革或者职能转换都应当以此为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推动产权市场化改革、拓展产权市场领域必须遵循的主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大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  相似文献   

18.
市场是迄今为止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缺陷,会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同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行为也有缺陷,甚至会失败。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调节者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关键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二是把为市场主体服务乃至“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政府发放消费券是对目前“市场失灵”的一种弥补;同时,消费券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同时又可有效防范“政府失灵”问题。同时,整个过程中,政府尤其要注意政策实施的时机、范围、力度以及造成的影响,避免过度干预和越位干预。  相似文献   

20.
江苏城镇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改革发展 自江苏省联社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城镇集体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加速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名牌产品战略和支柱行业战略发展.经历了国家多项宏观经济改革的考验.锐意进取、顽强拼搏,逐步建立了具有我国集体经济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档次显著提高,在市场经济中逐步站稳脚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