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入世纪之交,衍生金融工具成为国际会计界最热门的话题,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效益、高风险等特点,衍生金融交易中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何加以确认、计量,是否符合传统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高伟 《新疆财经》2004,(5):65-6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固定利率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以及随后的利率频繁变动,使得传统的金融业务面临极大的利率、汇率变动的风险,于是作为一种具有保值和投机功能并存的衍生金融工具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应运而生。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极为迅速,种类越来越多,形式也日趋复杂,这就使传统财务会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基础以及报表结构体系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李鹏 《辽宁经济》2004,(11):81-82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当今财务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体系提出挑战。本文试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出发,初步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等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窦家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71-74
历史成本经过几次冲击,目前仍然是财务会计的根本计量属性,并且由于它具有的其他会计计量属性所没有的现实优点,导致其必将长期成为财务会计主导的计量属性。同时由于历史成本无法对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却能做到这一点,文章建议把历史成本作为表内确认的计量属性,而把公允价值作为表外披露的计量属性,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王敏 《山东经济》2005,21(3):35-37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金融创新以风起云涌的惊人之势席卷了整个国际市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使财务会计在如实客观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究竟如何在财务会计中对衍生金融工具做出正确而又客观地披露,特别是对现有会计目标的正确定位以及对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本文试图做一番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俊旭 《华东经济管理》2000,14(4):80-8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蕴涵的巨大风险 ,要求财务会计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适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衍生金融工具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应考虑交易性质及交易方式的不同及财务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秋银  李晓琳 《辽宁经济》2006,(12):131-13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初出现于1976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给出要素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严格划分不同要素的质与量的界限,从而为确认一个项目为某项要素确立一个严格而规范的标准。因此,要素的定义应由其基本特征组成,并尽可能揭示最本质的特征。即会计必须记录和报告每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是指一种价值取决于其它基本相关变量的工具。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19号准则公告中的定义,"金融衍生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固定资产借款承诺等"。其计价往往由利率、汇率、指数等决定。衍生金融工具有如下特点: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价值变动;设计具有灵活性;多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其本质特征是金融合约。由于具有以上特点,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险(Hedge)和投机(Speculate)。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  相似文献   

9.
浅析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会计计量方法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确认和计量,同时提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重新确立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方式,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考虑了未实现的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突破了传统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本文主要讨论基层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的异同及对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 《理论观察》2005,(6):155-156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假设前提都形成了冲击。使传统会计基本概念得到改变、使历史成本不再是财务会计唯一的计量属性,使权责发生制失去存在的基础,也使得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和编报方式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开发研究》2004,(3):82-83
作者试图通过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从 1986年以来 ,致力于规范一个全面、连续的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程序这一复杂工程的努力的回顾与分析 ,希冀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这一会计“分支”的变革 ,即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部变革 ,探析会计学的改革开端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五类计量属性之一,如何正确运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公允价值相比传统会计计量方法更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文章研究了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在完善金融市场、建立独立、诚信的资产评估机构和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准则的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楠 《辽宁经济》2007,(7):36-36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个难点,会计界为此争论已已。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是人们对未来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做的主观预期,其发展的结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不确定,应采用何种计量模式,如何计量,不仅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而且也影响着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6.
刍议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 《山东经济》2005,21(2):91-92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定为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对此,“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存在着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够全面反映由于金融工具的发展使风险与报酬有效分解的状态,过于依赖获得资产的交易顺序等问题。而“金融合成分析法”以控制权来决定资产的归属,承认金融资产和负债能分割为不同的组成部分,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融工具创新是一把“两刃剑”,它既被投资者用来作“套期保值”,回避风险,也被经营者当作巨额盈利手段,市场异常,目前翻新的金融工具创新形式,冲击着传统的会计理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金融工具创新对会计报表要素,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以及财务报告的基础,提出了应对措施,文章最后提出了创新金融工具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称:IFRS9)后,我国财政部参照IFRS9的金融会计准则,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对金融工具进行的较大的修改。文章以金融企业为视角,尝试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以及对报表的影响,进而提出金融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利川  徐杰 《特区经济》2004,(10):213-214
<正>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这样定义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①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利率价格、汇率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②相对于与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的合约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③在未来日期结算。按照衍生金融工具自身交易方法及特点可划分为4类: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业务,将使从事主体直接或间接拥有与此相关的资产或负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随其他工具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且其本身不具有价值,此外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结算,这两点就使得其交易的盈亏和合约的履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持有衍生金融工具不仅要面对类似金融工具所要面对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作业风险、结算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而且还要面对各类衍生金融工具的独特风险。如互换交易涉及的差额风险、替代风险和兑换风险等;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要求的初始净投资(保证金或者期权费)很少,通常只有其标  相似文献   

20.
王圣迪 《中国经贸》2010,(2):114-114
各国会计准则机构都十分重视会计要素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I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所确立的会计要素,注意到会计要素在不同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差异性,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