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据作为除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发展为新的生产力。金融数据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研究金融数据要素的流通共享,最大限度实现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数据共享机制的统筹安排,金融数据标准化建设,促使金融机构数据价值得到最大释放,业务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蓬勃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政府治理现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可以看出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如今政府变革的主要潮流。大数据作为一把双刃剑,给政府治理现代化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也带来和很多挑战及困难。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通过完善信息公开与保密的法律制度;防止数据泄露,维护信息安全;利用大数据科学决策;积极培养数据应用分析人才等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以此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大数据视域下政府绩效评估仍面临着数据思维缺乏、技术支撑缺少、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综合大数据技术下政府绩效评估的特征,根据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系统、组建大数据专家团队、制定和完善绩效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解决策略,为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政府的绩效评估,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助力政府执政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的主题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和大数据技术。在新常态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银行业数据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信息化的重点发展内容,给大数据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困难。基于此,文章就大数据时代的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可以通过共享被加工成知识,从而促进消费者人格的发展以及征信等行业的升级。从本质来讲,信息共享发挥着知识服务的功能。然而,在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信息共享呈现出信息的集中收集与传输、分节点存储与利用特征,这在方便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的同时,造成了共享者组织有序与共享整体高效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共享知识服务功能的实现由此受阻。在对我国治理共享实证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对现有共享治理机制效果进行测评的同时,重点借鉴欧美共享治理经验特别是英国沙箱监管模式,并运用知识治理理论进行研究发现,与我国现有治理机制相比,知识治理机制更适合化解当前面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大数据技术下信息共享的知识服务功能。根据知识治理机制,我国宜加强对共享者准入与退出的外部监管,引导共享者自我完善内部组织并寻求彼此协作,以确保共享有序;同时提高消费者对共享的参与度,合理配置消费者和共享者对信息享有的权利,强化权利保护与侵权规制,激励信息共享高效开展。在知识治理机制实施过程中,治理者既要借助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规制作用,也要借助行业自律规范的引导作用。在评估知识治理机制绩效时,要着重考察信息共享对相关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消费者对知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是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的技术变革,在现代这个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公司的理念、经营模式、工作流程等。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大数据的发展,并且提出大数据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8.
任广松 《商场现代化》2022,(20):159-161
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为了能够应对更为繁杂的财务数据以及会计信息,或许会自主地引入财务软件,继而促使财务管理达到真正的现代化水平,以便于应对繁杂的大数据视域,不过其内部控制得不到位也将让财务软件的引入变得不起作用,甚至变得事倍功半,同时,增加了风险、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实际质量。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对此展开深层次的剖析,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激发了多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网约车便是其中一种。网约车的出现和发展,为广大市民的日常出现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目前网约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中心治理视域来研究我国目前网约车的治理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网约车的治理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是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基于政府和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探析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指出开放政府强化市民主体意识,循数治理科学决策确保市民的利益,智慧政府精准满足市民需求。同时指出大数据专业人才、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技术及相关制度规范是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若要持续保持高价值,可共享、可流通、可交易是必然要求。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探索建立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交易平台至关重要。通过文献研究、会议研讨、专家访谈、网站检索等多种途径进行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作为关键基础资源和重要生产资料,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市场反应、提升管理效率、反映行业状况等。目前,国外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已取得较好成效,国内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进入新发展阶段,但国资主导不强、商业模式不清、技术应用不深、规则标准不明、安全体系不全、市场规制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进而抑制了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效率的提升。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发展创新,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优化数据交易平台股权结构与许可机制,增强数据交易平台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数据要素供给数量与质量,统筹建立数据要素标准规范,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安全配套体系,培育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柏 《商业会计》2023,(17):9-13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决定了其市场化配置的客观必然,由此引发对数据生产要素的估值定价、流通交易等问题的理论思考。作为新兴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既有传统生产要素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又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数据要素的复合特性,决定了研究数据要素的理论基础需要具有多学科性、研究方向具有交叉性、认识角度具有多元性。政治经济学为培养完整的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新的理论探索角度,文章围绕数据供给与需求的主体、客体及其交易关系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当前数据要素定价交易面临的困境,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协同治理机制,有助于掌握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本质规律,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大数据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理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技术不仅在商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上的进程中也尤为重大。利用大数据可以提升国家的科学决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国家防治腐败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大数据战略意识、数据安全伦理问题、体制机制障碍、信息孤岛等。面对这些挑战,本文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树立大数据治理理念、提升数据质量与保护数据隐私、健全数据治国的体制机制、构建数据治国的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开放等。  相似文献   

15.
16.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数据技术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结合,创新了社区治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它也对社区治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必须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城市社区治理在转型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8,(1)
公共安全是社会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社会生活保有安全感的重要前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公共安全数据与信息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有助于公共安全风险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治理效能的改善。但同时,也存在大数据收益与成本的不匹配,保障安全与诱发风险的矛盾等各种问题,急需因时代发展而改变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平台、协同办公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红利”加快释放,使社会运行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数据化特征,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将大数据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结合,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选择和大数据时代的结果,但目前大数据治理尚存在理念落后、安全法制不健全、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培养大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公开安全法律制度,强化大数据的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实现政府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逐渐应用在社会治理的多个环节。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构成要素,为提升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不可忽视。通过对黑龙江省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平台建设不够成熟、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居民参与度低、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宣传培训、完善相关机制建设等措施,破除发展建设中的阻碍。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引导时代潮流与革新未来政府决策与治理水平里程碑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升了政府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已成为社会各界及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通过大数据的发展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横纵"融合,探讨大数据支撑下的现代化政府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