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1月28日下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坚定地指出: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际安全五个方面.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不断拓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依然面临着国际舆论的恶意、误会;与西方话语体系的中心位置之争方面的挑战,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无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4.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共同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过多、国际安全以及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国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面对这些国际社会问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进行介绍,论述国际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共同体;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使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5.
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世界历史产生的前提条件、内生动力、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更加成熟化、系统化的论述,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理论雏形.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启发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以全球视野谋出路、以共同利益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益和目标。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可以加强合作,解决共同挑战,实现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采取的战略和实践,希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思考,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性问题,应是对人性的假设.通过对人性善恶论的比较,并根据马克思的人性观来看,应当对人性善恶论进行扬弃,从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来看待人性问题.人性不分善恶,是社会决定了人的善恶性,而向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问题即是向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基金运行30余年以来,在绿色技术转移、撬动公私融资、提升能力建设和构建环境认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受援国家,在不同领域的项目实施中均取得了成功经验。中国同时也在积极承担发展中大国责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不断提高对全球环境基金的捐资力度。鉴于全球气候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形尚未得到扭转,在环境治理领域更加凸显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价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前全球环境基金被发达国家所主导,在资金分配和议程设定上带有环境议题政治化色彩,不利于全球环境善治的实现。中国未来将逐渐成为全球环境基金的捐资大国,将在议程与标准设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博弈中努力争取全球环境治理议程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化。借助全球环境基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通过观念层面的话语联接、实践层面的行动协同以及制度层面的兼容并包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国外疫情十分严峻.然国际社会仍然有背离人类共同利益之行为,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性和非垄断性、长期性、道德觉悟和具体实践的双重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国际传播与国际实践的双重挑战,唯坚定信念、团结应对,方能赢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勇于承担国际责任,适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治上天下大同的国际观、安全上居安思危的安全观、经济上义利兼顾的发展观、文化上和而不同的交往观、生态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无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由来已久,其加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比较优势将世界资源合理分配,并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但是全球化也具有许多弊端,导致全球性问题,甚至是全球危机,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化.近代以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结果收效甚微,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传统西方零和...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相比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主张的“单边主义”改革,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则主张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下构建以多边主义为基石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繁荣的方向发展,本文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际项目中的“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视角,来阐述在国际项目合作中文化这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治理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第二部分,通过对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分析,说明在合作交流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文化冲突。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马克思批判现实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清楚世界历史的最终走向是共产主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了解当前全球化的国际局势以达到对全球化的科学认识并积极融入世界交往. 相似文献
18.
19.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22,(1):5-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类长远共同利益,坚持平等互利,开放共赢。不同于TPP搁置条款体现的资本本位主义,RCEP的制度设计全面贯彻了互联互通的共商理念、权责共担的共建理念、互利共赢的共享理念,以民生幸福为国际合作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面对RCEP的未来挑战,中国应尽快推进其规则的实施,完善国内法,尽早加入CPTPP,促进RCEP、CPTPP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沟通,巩固并弘扬多边主义,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章文军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幸福,聚焦于全球和谐共生,是人类长期健康发展的探照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意识形态困境”“国家利益困境”“国际规则困境”是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的三大实践困境,“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