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对其他传统行业的改造使其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利用企业资源规划(ERP)实现建筑企业信息集成管理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在阐述了建筑企业ERP的功能、内涵和软件体系结构之后,研究了ERP的实施,以达到实现施工企业数据集成、企业与项目信息集成,以及促进组织流程重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旧化工建筑改造中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多种类老旧工业建筑改造必要性分析和改造中绿色节能技术的有效使用为主要依据,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结构性良好、空间跨度大、负荷能力强、屋面节能改造设计、墙体节能改造、门窗节能改造、地面节能改造、节地改造形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北方农村既有建筑无保温措施、建筑热负荷高而造成的冬季采暖能耗高、供暖经济负担重、污染排放多及环境差的现状,需对农村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根据河北省农村户均常住人口现状及保定市阜平某农村既有建筑的调研分析,确定仅对人员频繁活动的房间进行改造的4种按需节能改造方案,并针对4种按需节能改造方案及现有的整体节能改造方案进行能耗模拟、成本核算,分析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只按需改造墙体、不改造屋顶和地面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最短为4.03年,按需改造全部围护结构的回收期最长为5.9年,现有的整体改造方案为11.88年。农村居民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节能改造方案,研究结论可为河北省乃至整个寒冷地区农村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政策的制定及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既有工业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功能及性能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目标,建立了综合经济、安全、耐久性、环境等方面的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模糊综合性能评价的方法,以解决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的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方案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结合某既有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及方法是可行的,适用于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的综合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5.
新城北区28#地块商业金融项目工程主楼整体外墙为玻璃幕墙,工程立面为扭曲面动态造型,幕墙外立面为扭转盘旋向上。建筑造型新颖,单元板块复杂、多样。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防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为一级。  相似文献   

6.
总结国内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现状;以兵团第八师某既有居住建筑为例,阐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融资主体,并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进行能耗分析,计算其改造投入成本和收益;以静态投资回收期为评价指标,阐述参与改造主体各方出资的可能性;以定量数据为依据,提出适合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城市体检后续更新工作中的提升重点和主要任务,系统、准确地提升城市健康舒适环境水平,以华北H市城市体检中健康舒适部分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健康舒适评价模型,通过组合赋权确定健康舒适指标体系中16个指标的综合权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健康舒适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所得到的H市健康舒适待提升等级给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设施类中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是影响城市健康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建筑类中的老旧小区改造达标率和城中村改造启动率。H市健康舒适的待提升等级为“Ⅳ”,等级较高,表明H市的健康舒适性提升空间很大,建议加快完善社区养老、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将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城市健康舒适性的体检中,其结果可为城市建设和更新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节能建筑在我国的逐渐推广,对既有建筑如何进行节能改造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选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两种可再生能源,研究了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桂林  李炎隆 《工程经济》2021,31(12):19-22
老旧小区作为既有建筑的一种,目前是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功能和设施的缺失,存在各类老年人居住不"适老"的问题,其中养老设施和服务缺失尤为严重,使得小区作为养老的主要载体无老可养、无法养老.以辽宁省辽阳市某S小区为例,通过分析小区现状,结合数据计算,得出小区养老需求,围绕内外环境改造的总体目标,从空间和需求视角相结合,提出S小区的适老提升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大量的旧建筑处理问题。由于人们对旧建筑再利用的价值认识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动机多样化,使得一些原本有保存价值的旧建筑不断被拆除,由此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城市机理退化等问题。为扩大我国旧建筑再利用的实施范围,分析了旧建筑再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旧城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综合旧建筑再利用的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建筑再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和大部分欧美国家一样,英国2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家庭取暖和照明。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管保罗·金呼吁人们从改造自己的家做起,对抗气候变化。这一点,英国的很多建筑单位和模范小区,都新建或改造成了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的绿色建筑。下面就来看看热爱自然和科技的英国人都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仍有较多的旧城项目有待改造。通过旧城改造,才能够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旧建筑的再生设计是旧城改造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认识到旧建筑再生设计的重要意义,提高旧城改造的整体效益。因此,本文以旧城改造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进一步针对旧...  相似文献   

13.
新建广州市铁路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建筑外立面采用西班牙设计的具有岭南特色元素的大截面陶棍幕墙作为装饰遮阳,具有单段大截面陶棍制作成品率低、大截面陶棍运输难、硬脆特性吊运易损坏、单件自重大、预留安装间隙小、多段拼接质量难保证、精准吊装固定困难多,工程建设难度较大。针对项目大截面陶棍幕墙的吊装施工难点,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提升油田建筑建设质量和油田建筑的综合性能,在进行油田建筑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要求油田建筑的设计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鉴于此,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油田建筑的设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油田建筑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建成的建筑已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改造就随着出现。在改造过程中,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植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植筋技术的发展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我国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就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出实施意见:一、加快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根本保证。传统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从气候条件出发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诸多问题,对城市和建筑的节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中旧街区的改造成为城市发展重点之一,那么在旧城区规划改造中运用气候因素来判断改造方案的优劣,成为一件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市城镇集体建筑企业起步较早,人才多,基础实,优势发挥得比较充分。无论是高、大、难、新工程的承接,还是在援藏工程建设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城镇集体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产权不清晰,吃大锅饭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从1998年开始,市建管局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对城镇集体建筑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股份制改造。本文结合我市城镇集体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各行业发展都被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所引领。在煤矿的现代化转型和机械化改造进程中,机电设备科技化水平提升对企业的整体效能提升至关重要,其中PLC技术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创新是重中之重。PLC技术改造是我国煤矿采用较多的方法,它以简单易操作、可适应性超强的特点,取得较大关注。本文将通过对PLC技术及其各部分控制技术的介绍及应用策略分析,全面阐述新型技术对煤矿改造提升的效果,帮助和指导现实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政策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校舍的建设和抗灾标准应适当高于当地一般建筑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