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07年全球经济波澜起伏,在高速增长中调整,全年增速预期为5.2%,略低于2006年高达5.4%的近30年来峰值。美国经济大幅放缓,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调整是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连续17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率利率从1%调高至5.25%,欧洲中央银行也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10月5次提高官方利率,将再融资利率从2%提高到3.25%,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程度不等地提高官方利率。日本央行于2006年7月终于将其目标利率从维持5年之久的零水准调高0.25个百分点,同时在年内通过减少对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开始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进程。在发达国家持续加息的带动下,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南非等也纷纷步入加息的行列。2006年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飞涨以及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紧缩货币政策已经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尽管美联储自2006年8月以来停止加息,但欧洲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加息进程并没有减缓。国际资本市场深受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4.
2010年,各国金融风险隐患尚未消除,全球经济经过年初较快复苏后重趋疲软,全年增速约为4.6%.较上年的大幅衰退明显改善,基本接近2003—2007年平均增速。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2.5%、1.8%和3.5%,新兴市场快速增长7%以上。全球工业生产、国际贸易规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跨国直接投资仅为危机前的一半,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由于实体经济低于产能要求,特别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复苏不均.国际金融市场爆发新动荡,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5年全球经济再次在深度调整中艰难复苏,“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新常态循环进一步固化。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重启“震动”模式,受希腊债务公投、美联储加息、新兴市场经济体脆弱性增加、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等系列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持有庞大的对外净债权,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净债权的扩张导致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这就是当代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主权财富基金崛起的基本逻辑。我们有理由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的进一步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还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益言 《中国金融》2006,(17):66-67
2006年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日本经济增长主要因民间住宅投资显著下滑而减缓,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增强全球通胀水平普遍上涨,货币态势继续趋紧;国际油价继续走高,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股市普遍下挫,金价大幅下滑,美元贬值势头明显增强。尽管如此,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不减,因此,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呈较强增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平衡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2007年3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濒临破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被引爆,危机迅速蔓延,并升级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使其陷入流动性困境。全球大银行资产减记已超过600亿美元,预计与美国次债相关的亏损可能会高达3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2013,(10):31-39
2013年第二季度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变化:发达国家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新兴市场集体表现疲软。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4年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仍然疲弱,下行风险依然不小:欧元区经济徘徊在衰退边缘,短期经济增长难有起色;美国复苏进程仍将持续,QE退出虽定,但面对美联储换将后的考验,“减债减赤”面临严峻挑战;日本经济存在进一步滑坡可能,经济衰退风险仍然存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其经济增长相对减缓。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各国金融风险隐患尚未消除,全球经济经过年初较快复苏后重趋疲软,全年增速约为4.6%,较上年的大幅衰退明显改善,基本接近2003~2007年平均增速。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2.5%、1.8%和3.5%,新兴市场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研究和企业会员组织.作为这个组织的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我将全球经济看作一个整体,在这幅纷繁复杂的经济图景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看到全球的经济增长在过去7年中一直非常强劲,但正在开始放缓。虽然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但我们觉得衰退的风险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这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动态变化往往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先后出现同样的情况。当我们环顾世界,就可以看到在美国发生的情形.有些已经在其他国家非常迅猛地出现,房地产市场的收缩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4.
7月份,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0.8和52.1,比上月小幅回升0.2和1.2个点。其中,发达国家复苏动能加大,新兴市场增长疲弱。而7月生产和新订单延续了二季度微弱增长的态势,并分别保持了连续9个月和7个月的增长,反映了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尚无明显改善的态势。但当前全球制造业增长能保持微弱上升态势,则预示着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或略有加快(见图1)。  相似文献   

15.
伯南克和保尔森认为,以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个看法包含多个难以成立的论点。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快速储蓄增长不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它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不完全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结果,中美贸易平衡关系不具有对称性。从根本上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及其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是国际资金回流当地的一种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主要由当地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功能的弱化,以美国持续性大规模经常账户逆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周炼石 《新金融》2011,(12):10-14
次贷危机爆发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标志是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风险从发展中国家发展到发达国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金融深陷困境,表明发达国家金融帝国地位开始动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金融实力得以保存,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上升,主权财富基金实力超过对冲基金,发展中国家第一家资信评级公司开始发挥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等等,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金融力量开始壮大,地位开始上升,但是要实现国际金融格局根本性转折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17.
周小川行长在近期召开的2010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上年。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复苏好转迹象,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国民经济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周小川行长的看法:2009年我国经济“V型”回升态势确立,GDP同比增长8.7%。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检验东欧、东亚和拉丁美洲三大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流动方向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近来众所关切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问题。实证结果显示:东欧国家收入水平与金融深化程度仍然偏低,但随着发展程度提高,未来将由资金流入转为流出。东亚国家或地区的超额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与资金流出,被指控为造成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若能够持续金融深化的努力,资金可能回流并使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现象得以缓解。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和政策变量,对于资金流动方向并无决定性影响,但宏观经济政策仍是决定资金流入能否有助于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出了问题.波及全球。本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形成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本文在简要剖析此次金融危机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国际金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益言 《中国金融》2006,(12):68-70
2006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好干预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增长5.2%,较2005年第四季度高0.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有所加快,日本经济仍维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高速增长。工业国家的就业形势普遍改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形势则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有所加剧,全球股市总体走强,但波动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