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中主要进行的是对C50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的设计和研究,通过分析,配制出符合C5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施工材料,并对其水胶比、砂率、矿物掺和料等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姜磊 《价值工程》2021,40(11):146-148
针对高温河谷地区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易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矿物掺合料复掺技术,探究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温度监测仪对T梁芯部及表面温度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顺利进行及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姜磊 《价值工程》2021,40(11):146-148
针对高温河谷地区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易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矿物掺合料复掺技术,探究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温度监测仪对T梁芯部及表面温度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顺利进行及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4.
姜磊 《价值工程》2021,40(11):146-148
针对高温河谷地区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易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矿物掺合料复掺技术,探究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温度监测仪对T梁芯部及表面温度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顺利进行及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5.
唐鹏程  余崇俊  张胜  吴大鸿 《民营科技》2009,(10):218-218,11
对比了国内有关标准对石粉含量的限制,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疲土性能的影响,提出C50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0%。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1):136-138
在进行渝黔项目隧道施工时,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及减少隧道弃碴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拟采用隧道掘进的岩石自制机制砂配备隧道初支的喷射混凝土。因机制砂与天然砂在性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天然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理论和经验在进行机制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难以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配合比中各参数变化对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设计出了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的施工现场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机制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推广和使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18):80-82
为研究不同龄期和不同替代砂率下机制砂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在水泥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制作试件时改变机制砂对天然砂的取代率(0,25%,50%,75%,100%)。试验结果表明,劈裂抗拉强度值机制砂混凝土大于天然砂混凝土,随着机制砂替代率的提高,相应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替代率为50%的劈裂抗拉强度比替代率为75%的劈裂抗拉强度大,稍小于替代率为50%的劈裂抗拉强度,说明该机制砂对天然砂的最佳替代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璟 《价值工程》2015,(12):192-196
本文确定了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参数,测试了其和易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并进行了人工砂混凝土管桩试生产,对桩体进行了抗弯试验,对桩体切块进行了抗压及抗冻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现有机制砂与天然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砂可以配制出与天然砂混凝土性能同样优异的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2)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具有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高、抗冻及抗渗性好、氯离子渗透系数低、弹模大等特点;(3)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现有管桩生产工艺相适应,管桩桩体抗弯性能、切块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均能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1):138-139
研究机制砂在MB<1.4时,胶凝材料用量、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泵送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配混凝土和易性比较和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性能相比较的方法,验证更适合高铁建设的机制砂生产工艺。结论得出在MB<1.4时,机制砂中含一定量石粉,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施工性能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10.
王涛 《价值工程》2010,29(15):111-111
近年,笔者工作的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机制砂混凝土在交通基础建设中大规模使用,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中用的C50、C55和C60机制砂混凝土的大规模应用在桥梁关键部位,如何确保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符合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当前形式的要求,是一个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大多以天然砂为主要细骨料,而天然砂是一种地方性资源,短期内不可再生。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不少地区天然砂资源逐步短缺,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然而,机制砂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被广泛应用,由它打出的混凝土其性能(力学强度、耐久性能等)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有必要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对可能影响其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6,(6):179-180
基于应用机制砂参与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文章阐述了机制砂中的石粉岩性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石粉含量发生变化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哪些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工作性影响、力学性能影响、长期耐久性影响以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鹤  牛一凡  潘天久  刘倩倩  杨凯 《价值工程》2011,30(28):104-105
以往对混凝土的研究,土木工作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水泥、水灰比、外加剂以及粉煤灰和硅灰等外掺材料上。集料也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凝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土木建设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天然砂日益紧缺,我们应重新审视集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本文就着手研究用机制砂取代河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树友 《价值工程》2015,(13):98-100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特细砂粒径,不同材质的特细砂的基本物理材性,采用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念,研究了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通过分析砂率含量、用水量、高效外加剂对特细砂高性能混凝土在工作性和力学性能上的影响,确定砂率含量的范围;通过对特细河砂和天然特细山砂混凝土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细砂完全可以替代天然中粗砂配制高性能高强度、高流动性泵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王恩涛 《价值工程》2022,(35):149-151
河砂混凝土中掺入机制砂会改变原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优质的机制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配合比中除砂外其他材料不改变的前提下,机制砂占混合砂比例达到5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30):147-148
本文结合我国机制砂的使用现状,对机制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机制砂掺加细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认为若想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施工技术的要求,需要严格控制机制砂和天然细砂的比例:60%的机制砂加上40%的天然细砂作为细骨料,这种比例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更好,相对天然中砂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大力开展,混凝土需求量巨大,河砂资源愈发紧缺。采用机制砂(人工砂)配制混凝土将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机制砂混凝土与传统的河砂混凝土虽然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水化反应硬化的机理大致相同,但由于目前我国生产的机制砂规格不一、机制砂产品的级配不太合理、表面非常粗糙、石粉含量普遍偏高、导致机制砂混凝土的需水量较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影响较大。虽然我国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桥梁工程采用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的工程技术不成熟,本文主要针对大桥工程在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机制砂在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细矿粉替代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恒勇 《价值工程》2010,29(19):107-108
阐述了用超细矿粉替代技术的工作性能,介绍了超精矿粉的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影响,对胶砂强度的影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等工程技术。对超细矿粉替代技术的应用总结,及以后需进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铭阳 《价值工程》2024,(13):127-130
探讨了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配比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调整不同参量的花岗岩机制砂替代率进行替代天然砂,分析了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配比下,花岗岩机制砂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能减少减水剂的添加,但当花岗岩机制砂参量过大时,混凝土坍落度呈现下降趋势。并通过SEM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解释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重庆渝利铁路三标四分部通过对当地机制砂的分析优选,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干缩性能、抗氯离子渗性能的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证明了含石粉机制砂用于低标号混凝土施工是可行的,它能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分析证明对本工程而言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优含量为7%左右,含石粉机制砂在该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不但满足了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渗要求,而且节约了项目的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