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进一步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从机制设计上巩固脱贫成果是我国反贫困征程中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文章以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况,探讨了深度贫困地区后扶贫时代在防贫方面潜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包括预防返贫登记平台、制度兜底衔接机制、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机制以及产业带动就业发展机制在内的“四维一体”长效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相对贫困群体的主体性随着反贫困实践的深入越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反贫困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总结和时代要求共同地指向,在我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激发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将是实践的重要支点之一。由于中国的贫困治理与循证实践在此前已展现出相当的契合,故我们将农村相对贫困群体主体性放入循证实践框架中进行分析。循证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框架在横向上展开为四位一体的主体互动关系,纵向上要求实践对象的全流程在场。这一治理框架的提出,是对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在此框架中,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的主体性一方面是积极配合其他主体进行循证实践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向其他主体进行身份转化的潜能。引入发展的眼光研究该群体的主体性,是对精准扶贫时期循证实践研究的突破。最后,在激发路径上,可以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进行实践项目吸纳和社区建设,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合理转型。  相似文献   

4.
张霖  杨瑚 《山西农经》2022,(4):43-45
文章通过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发现相对贫困具有动态性、主观认知性、难以度量性等特点,表现为区域相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和农民相对贫困。当前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相对贫困标准、统筹城乡发展、强化人力资本和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深入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从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素苹  范宁 《山西农经》2022,(11):13-15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2020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现在消灭的仅是绝对贫困,要想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和解决相对贫困的近期需求,乡村振兴无疑是实现二者目标的必然之路。为牢固树立此信念并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共同富裕与相对贫困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梳理,以切实提高对国家“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深刻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方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脱贫进程明显加快、脱贫质量显著提升,宁夏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基本态势亟待改变,宁夏相对贫困治理尚面临扶贫产业培育不足、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挑战。建议构建扶贫产业和人力资本培育新格局以稳定农民增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农民多维发展需求,统筹区域治理以缩小区内南北和城乡差距,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好融入”,为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兰 《农业经济》2022,(5):76-77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内涵不仅指的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还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以及人能力受限。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产生,例如脱贫攻坚政策性因素、社会结构转型与人口流动带来的贫困、社会保障不健全性的贫困、自然地理因素带来的贫困、身心限制及能力不足等因素。目前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决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总结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相对贫困的分析,在城乡融合角度研究相对贫困,还要重视贫困的社会治理转向,构建中国特色减贫话语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能够为巩固脱贫成果、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具多样化的思路。作为能够有效兼顾二者的途径,网络扶贫在贫困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CFPS(2018年)数据,用Probit模型证实了互联网使用对改善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显著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促进电商参与,降低金融排斥”以及“促进非农就业,丰富收入来源”是互联网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本文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细分、专业化脱贫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拓宽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9.
在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助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组织优势,在促进农业市场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长效机制建设仍然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匮乏专业人才和资金等问题,针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的扶贫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对相对贫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同理解确定了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历史位置。论述了相对贫困的基本内涵,对相对贫困进行多元思考,分析了政府解决相对贫困的职责,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  相似文献   

12.
推动农村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借鉴成功经验实现贫困新问题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成为新时期农村治理的关键。农村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贫困、科技与制度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完善贫困地域性流动的精细化路径,优化贫困兜底性保障转为发展性需求,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聚集,生态产品和资源优势的价值化。  相似文献   

13.
王卓  郭真华 《农村经济》2021,(11):35-44
在过去百余年间,以英美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大致经历了从单一的"社会取向""政府取向"到"市场取向"的福利观,进而转向综合的"社会取向"福利观的范式演变历程,其政策实践包括实施差异化济贫政策,强化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缓解区域发展差距;把握教育与就业两大环节,提高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强化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和能力;甄别有无劳动能力贫困...  相似文献   

14.
从后脱贫时代的视角,对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审视,认为其包括治理资源导入需求与社会组织功能的互补攻坚式贫困治理模式转变的现实背景等。基于上述逻辑,总结概括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依附性困境、制度空间困境和行动能力困境。这些困境影响着后脱贫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效果与水平。鉴于此,文章尝试从机制端、政策端、行动端等多个角度提出对策,以纾解困境。  相似文献   

15.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发展的重点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衔接期内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及其重点、难点,进而提出包括党、政、市场其他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主体;规划、政策、体制机制;产业、人才在内的多维有效衔接路径,力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以深度贫困村L村为例,分析了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深入剖析了深度贫困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思考和探讨了深度贫困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为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以乡村数字化发展为嵌入点,分析对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机理,结合实证方法剖析乡村数字化减贫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差异表征与空间效应。结果发现:(1)乡村数字化可显著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效应为-0.13。(2)乡村数字化可通过提升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社会融入度减轻自身贫困程度,两者的中介效应分别为16%和24%。(3)在未接受政府补助、贫困程度较高以及从事非林业生产的家庭中,数字减贫能发挥较大功效。(4)我国各地区农村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省际空间自相关,乡村数字化发展会缓解本省份和临近省份的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文章从促进就业和融入度两方面揭示数字减贫的内在机理,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乡村数字化减贫的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并从家庭是否进行林业生产活动等角度分析数字减贫的差异表征,丰富现有减贫研究方法与视角,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新思路。文章得出政策启示:培育农户新型职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广泛设立农村就业岗位,建设数字化社交平台,强调物质经济援助与激发自主能力并重;积极培育林区...  相似文献   

18.
摆脱相对贫困,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施政所指.本文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等效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或分城乡)中位数40%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以此标准识别相对贫困具有政策有效性.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参照系一般是同类户籍的群体,这种相对剥夺感会给国民的生活信心与心理健康带...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是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年脱贫攻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需要在现有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为扶贫法规的出台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村相对贫困是后小康时代贫困治理的主战场。新时期的农村相对贫困主要面临脱贫攻坚成效不稳定、脱贫人口识别难度大、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三大现实挑战。据此,通过构建农村相对贫困的精准识别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长效稳定增收机制三大举措予以破解。加快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最终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对于顺利推进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