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货币控制的前提条件、货币控制的目标与途径以及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控制等关于货币控制的一般理论的论述,从而相应得出我国的货币供给的性质、货币控制的对象及开放经济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变量,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估算:其一是以原始存款为起点,通过计算派生存款总额来分析存款创造规模;其二是以基础货币为起点来计算货币供应量.长期以来被广为讲授和使用的存款创造模型,就是根据存款创造理论建立的.但是,该模型对提现率、转存率等变量的处理过于简单,其原理不甚明确,论述存在谬误.同时,如何把以原始存款为参照和以基础货币为参照的理论统一起来,也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国外关于货币供求的研究角度与我国不同,所以基本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充分研究了提现和转存对存款创造产生影响的途径,之后探讨了存款创造的实际过程,进而重新解释了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机理,建立了新的模型,并证明它和以基础货币为起点的货币乘数理论的内在一致性,阐释了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基础货币调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要回顾了我国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由于中央银行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商业银行改革难以到位等原因,导致中央银行在控制基础货币方面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感觉。章最后就如何增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控制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外汇储备高速增加导致国内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和通货膨胀率同方向变动,并利用2000年1月份到2011年3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工业增加值、基础货币和通货膨胀率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变量(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是通货膨胀率CPI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回归系数为0.692410。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融资问题一直无法很好解决.基础货币是派生其他形式货币的高能货币,具有让货币供应量成倍收缩或放大的功能.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净流入持续减少,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来投放基础货币难以为继,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比重持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治理和调整工作中,财政和金融都实行紧缩方针。为此,应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但严格的“格”如何掌握?控制又如何着手?都要探讨清楚,方能有效实施。所谓货币供求平衡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有对货币的需求。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必然包含这样的含义:使货币的供应与需求相适应。在这意义上的货币供求平衡,可以说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目标。但要做到货币供求平衡,至少有下列四点应当弄清楚:(1)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包含哪些东西?(2)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哪些因素?(3)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在货币的供求后面,有哪些非金融的因素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7.
流行的观点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利羔存在的经济现实中。外汇贷款有可能成为套利的渠道,并且有可能时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带来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当外汇贷款来源于央行,并直接售汇时,对基础货币投效没有影响。不直接售汇时会使基础货币投效减少;当外汇贷款不是来源于央行且直接售汇时,基础货币投效会增加,但不直接售汇时。则对基础货币投效没有任何影响。通过对现实情况分析发现。由于我国对外汇贷款管理非常严格,企业和个人即使存在套利动机。也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货币乘数理论由于简化了银行的行为,导致其对有关现象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本文通过借鉴Freixas和Rochet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五部门分析模型,并以中国2006-2011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研究货币乘数与银行资产负债调整的关系。研究表明,面对外部冲击,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我国货币乘数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究人民币相对美元的M0的发行量,即RMBm0除以USDm0,和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之间的关系,并期望得出一些有规律性的结论。但遗憾的是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理想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把现金存款比率、超额准备率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子分离开来进行分析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货币乘数受中央银行以外的因素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乘数本身是否可预测。本文评估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及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实现程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强的,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目标并不完全是控制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偏离是可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14.
伴随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急速膨胀,我国形成了基于外汇占款的货币发行机制。本文通过对央行资产负债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路径,并分析了央行票据的发行货币发行的影响。指出在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改革货币发行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在促进实体经济繁荣的同时,对传统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贷币界定、货币需求、货币乘数等方面变化,探讨了在虚拟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贷币供应量的控制难度加大,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用相对数表示,即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控制,应从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两方面同时进行,反映在模型构建上,就是将影响两者的因素都作为外生变量置于同一个控制模型中。模型是一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其实质就是求解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极小值。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年的经济走势作出两点判断:(1)“五高”并存,(2)效益上升。 相似文献
17.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产生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货币的超量供应,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的货币现象.本文承袭这一观点,采用我国1996-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实证分析,用分布滞后模型衡量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关系,并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我国物价并没有同步上升,甚至还呈现下降趋势,这有悖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所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存在着稳定正相关的观点。通过对新增货币流向的分析,发现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流效应,并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视角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非常规关系,得出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会产生货币供应的负效应,我国特有的安全动机货币需求也是引起物价非常规变动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6-2010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向量自相关模型、脉冲分析、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房价上涨影响较大的是房价自身的变化,即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房价在以后一段时期内继续上涨、前期的房价上涨会导致本期的房价上涨,而房价的上涨又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房价的影响却不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占款持续增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及其预期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及热钱的流入也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的增加已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基于协整检验深入研究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提出有效解决外汇占款的内生性问题、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