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州币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州农民银行在中原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中州币的发行促进了地方生产,繁荣了经济,保证了军队所需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供应,有力地支持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迅速推进,是中国红色货币的典型代表.1948年,为巩固中原解放区,支援大兵团作战,建立解放区政权,发行货币势在必行.面对中原解放区内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银元和其他根据地友币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州币的发行确立了经费发行、贸易采购、兑换发行、贷款发行四个发行渠道,通过锚定战时紧缺物资、与银元挂钩、以财政税收进行担保增加中州币信用,将货币发行与群众经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中州币接受程度,通过精确、合理计算货币发行量等手段维护币值的稳定.此外,为迅速确立中州币在解放区的本币地位,必须与法币、银元开展货币斗争.通过研究中州币发行的历史发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发展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始终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等,对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盛松成 《新金融》1995,(7):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下称《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货币政策的目标?一种观点认为,稳定人民币币值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甚至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保卫人民币”。正确、全面地理解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我们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法》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人民银行法》中的货币政策的目标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二)中州农民银行的任务及其业务中州农民银行的任务,概括地说,是发行本币,稳定币值,开展货币斗争,打击并肃清蒋币,确保人民财富免遭掠夺,坚决有效地使本币摆脱银元的束缚,逐步做到固定夜币比值,然后收兑夜币,使本币成为市场上的唯一通货,为过渡到全国性统一货币的发行打好基础;在财政上代理金库,掌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究竟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样本1978—2009年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货币供应量都与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且都不与物价稳定目标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只是经济增长而不包括物价稳定,即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是围绕经济增长来体现的,而币值稳定不能被认为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德国中央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德国中央银行即联邦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与其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有显著的不同,达就是德国中央银行把“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而不像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有多重目标。德国所以把“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于历史上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滥发货币,使当时的  相似文献   

6.
一、邓小平有关金融理论的基本精神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充分认识到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他指出:“敌后的经济战线斗争的尖锐程度,绝不亚于军事战线。我们的货币政策,也是发展生产与对敌战争的重要武器。”①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武器,发挥它的作用,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保障本币的信用”,取得人民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李丹儿 《中国外汇》2006,(12):14-15
近年来,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由1994年“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改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但12年一轮回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国度下尤其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经济垒球化的背景下,单一目标是不可行的,无论哪一国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不能不顾及“经济增长、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重目标。在开放经济体中,四重目标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金融宏观调控的辩证统一体。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须兼顾这四大目标,中国亦然。  相似文献   

8.
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体会刘慧勇《中国人民银行法》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这部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符合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16,(6):20-22
所谓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最终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经济增长、物价(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使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替代是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下,货币替代将在多方面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赵远瑞 《甘肃金融》2001,(3):28-29,56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和核心问题 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严密、科学的法律条文规范了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就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法律规范的基本含义是: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目标,这是货币政策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基本目标;在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货币政策的视野以内,正确处理货币政策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只有追求和实现"稳定币值"的货币政策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币值"与"促进经济增长"不是并列的,也不是有主有从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而是以"稳定币值"为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操作困境2003年12月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表述,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而稳定币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保持国内价格稳定,二是保持汇率稳定。这意味着我国具有两个名义锚。在这种双重名义锚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  相似文献   

13.
《新金融》1995,(9):2-4
国务院研究室财金司 (一)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既考虑到近期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又要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九五”期间,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坚持这一政策。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综合反映,货币的发行必须以国民经济需要为前提,只有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才能保持币值的稳定。币值不稳,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只有货币的基本稳定,才能为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保持人民生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其中,财政政策的目标被定位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三个方面:而货币政策目标则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稳定”是首要取向。这表明,和过去同时强调“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同,今后的货币政策目标将更多地强调币值稳定。这是央行根据我  相似文献   

16.
一、人民银行对金融稳定责无旁贷 1、发行的银行有责任.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满足和调节全社会货币、信用需要和总量,维护、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基本职能.这一职能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发行货币和创造信用货币的机构,在货币发行的同时,必须履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重要职责,这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央行履行"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事实上也就是在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货币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刻画币值稳定的传统指数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构建货币稳定指数MSI,利用1993年1季度至2010年1季度数据和VAR、SSPACE等检验方法实证得出:MSI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资产规模扩张情况下的币值稳定;MSI与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双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与当前的币值稳定指标——通货膨胀率存在单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货币稳定指数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变量——短期利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0、m1)与MSI之间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调整经济和控制货币发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只有搞好调整,才能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物价;只有控制货币发行,把住这道闸口,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调整。货币流通量正常与否是经济发展正常与否的集中反映保持正常的市场货币流通量,稳定币值,稳定物价,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货币发行过多的具体发生过程,是由于在“左”的错误指导下,导致产生了“假大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仁伍 《银行家》2007,(2):48-50
“流动性过剩”问题产生的主因在于内外不平衡的经济格局,而解决“流动性过剩”难题却不能依赖于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以及平衡国际收支四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最近几年尤其是在2006年,我国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重心基本上集中在纠正不平衡的国际收支上,频繁出台的货币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外部不平衡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2006年初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高达19.2%,一季  相似文献   

20.
中德货币政策比较分析黄敦学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其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构成。货币政策决定着货币的稳定,而货币的稳定又是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