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公司制度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而开启了企业制度嬗变之路。但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始终没有摆脱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在官僚资本集结和垄断国家财富的同时,民间资本的发展却受到遏制,而且民间企业的家族式企业组织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制度化进程,导致中国近代企业无法向具有更长远生命力和更合理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凸现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创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程霖 《财经研究》2005,31(3):135-144
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近代外债制度演变趋势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债作为中国近代外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 ,对此学界已有诸多研究 ,但学界少有关注外债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运行框架和制度特征。鉴于此 ,本文首先从外债制度演变表现出的若干特征入手 ,认为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外债制度演变具有债务主体单一化、债款来源多样化、债务管理法规化和债务运行自主化的趋势 ,而后论文又结合中国近代的民族 -国家建设过程和制度的移植 -变迁对外债制度演变所表现的趋势作更深一层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民营银行业作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说明:银行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银行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以信用制度、社会安定为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近代对外贸易将中国传统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范围,茶叶是其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结合近代华茶对外贸易的历史过程,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考察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对华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外茶叶贸易中,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洋行与茶栈等中间商共同主导构建了近代华茶对外贸易制度。该制度保障了中间商对贸易的垄断和利益的实现,却阻碍了近代华茶贸易及茶业的发展。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和政府无力对此贸易制度进行相应变革,致使近代华茶贸易转型与茶业发展更加困难。文章的计量分析也支持了洋行、茶栈主导构建的贸易制度对华茶衰落最具解释力的结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反思,能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鸣  邓宏图 《开放时代》2013,(5):107-124
明治维新后,日本向近代的工业化、市场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非正式的组织和私人秩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对由近代工业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引入所造成的、以企业“相互挖掘”和“女工跳槽”为特征的混乱的劳动力市场时,正式的司法程序和市场治理都不能有效予以解决。但通过对诹访制丝同盟进行的历史制度分析表明,依靠着传统的合作和互惠的信念,以诹访制丝同盟、女工登录制度、等级工资制度等民间自发的组织和规则为治理,制丝企业主和女工之间逐渐在技能选择、雇佣战略、能力判断、离职行为等方面形成了带有博弈和演化均衡性质的行为选择。随着与合作、互惠和自我约束相关的共享信念、均衡行为在企业主和女工之间的重复和扩散,诹访地区的制丝企业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劳动力流动治理,日本近代劳动力市场由此实现了稳定。  相似文献   

10.
实施执业资格制度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需要为导向,本针对我院的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和培养层次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阐述执业资格制度对我院教育发展和教学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批信局的具体业务流程、经营制度及其创新,认为批信局经营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经营制度,指出一种制度的创新必须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相适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经历了照搬苏联模式、局部改革与全面改革三个时期。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高等教育将形成以“自治自由,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结构合理,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前后出现了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北京政府时期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南京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在市场化监管制度模式下,因政府监管的缺位,中国金融业出现大发展与大混乱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高昂的交易费用,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以后,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确立了行政化监管制度,在行政化监管制度模式下,政府取代市场主体成为金融监管的主体,政府法令取代同业法规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依据,政府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费用,使中国金融业在抗战爆发前结束了长期混乱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工商业交流的语言—会计,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自办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渐渐与大工业生产、大规模企业不相适应。本文透过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历程,深入分析近代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及其艰巨性,为我们当今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行收费政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教育收费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金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构思和建设是试图消解一定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探索工具之一。20世纪30、40年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思想的形成和土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关系的微观视角。文章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农村土地金融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了土地金融思想对于土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近代土地金融制度思想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期闽行与侨批局关系演化的个案考察 ,揭示了两者面对环南中国海华人移民汇兑市场 ,即通常所谓的侨汇市场 ,所展开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共生等多重关系。从而重新检讨了以往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变迁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颇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恂诚 《财经研究》2005,31(1):72-80,122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家族企业的分家析产和对异姓的不信任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程霖  何业嘉 《财经研究》2015,(8):118-130
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只认为其是一种存款准备金制度,而未从存款保证制度的角度加以解读.文章从理论传播和制度实践两个层面梳理了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制度的发展历程,并阐释了其制度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近代中国的存款保证准备制度受到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逐步肯定再到学习借鉴的过程.(2)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逐步完善,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的存款保险功能经历了“局部尝试—全面拓展—逐步独立”的过程.(3)虽然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的存款保险功能是在学习和借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与美国不同的是,近代中国的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只体现出强制性特征,主要原因是:存款保证准备金制度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具有“路径依赖”.文章为当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渐进式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即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引动与农民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家和社会引动以及社会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国家代动与农民被动型制度;(2)无论哪一种制度模式,虽然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枯竭、打击传统高利贷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又都未能跳出合作金融悖论的怪圈,而合作金融悖论导致近代中国合作金融制度背离了“草根金融”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失败。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合适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