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来看,二战以前,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出现了人口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增长以大城市为中心。战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扩张,人口和产业增长出现了中心城区向郊区、小城镇、农村地区的转移,称为非中心化。由中心化到非中心化是  相似文献   

2.
鞍山位于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是国内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之一,以“中国钢都”之名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3.
一、上海经济区在交通上的位置、功能与课题(1)上海在内、外交通上的位置中国的国土利用,在滨大线(哈尔滨~大连)、京关线(北京~山海关外)、津沪线(天津~上海)的轴线上,并列着哈尔滨、长春、沈阳、旅大、天津、北京、济南、南京、上海——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形成一条显明而很长的南北轴线。另一方面,在长江流域也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流域人口达到全国的30%以上,这是已形成的另一根很长的东西轴线。上述两根轴线可以看作是中国的脊梁骨,而上海的位置恰在这两根轴线的交汇点上,并与世界三大据点中的美国和日本距离最近,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的交通运输存在着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合理的结构性缺陷,导致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制约着珠江三角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珠三角大城市结构升级的突破口是建设快速轨道交通设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城区交通都应积极实现地铁化;建立珠三角经济区城际快速轻轨交通网体系;建立广州至香港高速磁悬浮铁路。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20世纪的城市过程中,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其拥有的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1980年,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30座增加到251座,增长了6.6 倍,年均递增11座增加到227座,增长了20.6倍,年均递增达3.86%。  相似文献   

6.
据罗米尔民意调查公司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22%的成年俄罗斯居民使用因特网,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人口为50万~100万的中型城市里使用因特网的居民要多于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35~44岁的上网人口比2005年底增加了2%,25~34岁的上网人口比2005年底减少了2%;18~24岁的上网人口在所有上网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50%。  相似文献   

7.
新论点     
自本世纪以来,西方部分大城市地区相继出现被称为“美国式郊区化现象”的城市空间扩散,即城市的人口、产业不断由市中心区迁往城市郊区,大型郊区超级市场也随人口的大量外迁而纷纷拥至城市郊区,以独立式住宅为主要类型的低密度高级住宅区亦接踵而至风景秀丽的城市郊区。以美国波  相似文献   

8.
在大城市小郊区的上海,农业的重要性不在GDP总量,而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力和放大作用。未来上海农业GDP比例将会继续减少,却将更多地参与全市GDP的创造。本文具体分析了未来5年~10年上海农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面临着极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大城市本身困难重重、吸纳能力不强;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制度安排,直接导致农业身份人口却因居住地之别被挡在现代文明之外。发达国家的模式是,以大城市巨大的吸纳力,促成经济的工业化,最终解决农业人口问题。直到大城市发展出现规模不经济时。再行分裂或分散形成卫星城。然而这种模式在目前我国城市现状下基本上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化优先增长,伴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聚,相当多的城市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短缺、贫民窟等,城市学家称之为“城市病”。“郊城化”就是把郊区或“半城市化地区”,变成城区一部分的过程,促进产业和人口向郊区扩展,是治疗“城市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加快“郊城化”还有利于旧城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资讯点击     
王晶 《发展》2002,(12)
卫星城建设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在首届中国卫星城发展模式论坛上说,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工业高度发展,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通病。而在远离尘嚣、环境幽静、有自然景观的郊区定居,便成为现代人的理想家居模式。居住郊区化,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城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董辅说,卫星城具有比较完善的交通、通信、能源和各项市政公用设施,与市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具备良好的环境和企业发展条件。卫…  相似文献   

12.
高琳 《科学决策》2010,(3):62-67
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其表现为人口、住宅等经济因素从市区向郊区的转移。在郊区化的背景下,人口表现出越来越分散的趋势,导致郊区住宅建设的兴起。本文以西安市人口和住宅竣工量为基础数据,建立人口基尼系数和住宅竣工量之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住宅建设是西安市人口郊区化的动力之一,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69):1-16
通过对10个百万人口大城市400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被调查者对城市供水基本满意,少数人对水价上涨表示不满;家居装修污染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55%的被调查者知道垃圾要分类,但45%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垃圾的正确分类;没有使用独立电表的居民家庭用电量明显增加;政府在进行环境保护治理和宣传方面所做的工作尚不被广大居民所知晓。因此,加强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们争相建设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的时候,小城市们该做些什么呢?如果简单复制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势必同大城市形成同质化竞争,最终落得个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如果一味依附于大城市,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影响超大城市高校学生流动意愿的4个因素,即人口因素、区位因素、自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发现人口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区位因素中生源地、先赋性因素中父辈政治面貌和职业、自致性因素中政治面貌和专业对大学生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影响流动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展现出超大城市具有更好的流动开放性。通过对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动趋势分析,发现近年来部分高校毕业生留京比例在逐渐降低,但是进入上海、广东就业的比例在提升。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同是超大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在超大城市之间的流动有进一步均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程德理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39-43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大城市郊区规划创建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天然条件,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功能和内涵,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文章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郊区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型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世界上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芝加哥等大城市,或实现转型、或正在转型;国内的一些城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海也正在实施由制造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上海实现向服务型城市转型,关键是要培育和完善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的核心是金融服务。本文在分析城市转型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金融服务功能建设是上海城市转型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支撑金融服务功能的平台、金融服务功能建设的关键是市场的完善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以及上海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的突破口等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世界特大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规律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地区数量增长迅猛,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更是成为世界上城市快速发展的特殊地区。1.特大(或超大)城市的发展规律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将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国内对特大(或超大)城市的界定不尽一致,一般将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界定为大城市,千万人口以上的为特大(或超大)城市。关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基于不同的视角许多学者归纳了许多有创见的结论,其中从时间、空间和动力维度进行的分析论述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一是基于时间维度分析,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超大城市的人口发展呈现持续增长,主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给超大城市自身带来“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构建。研究表明,超大城市人口持续过度聚集的原因在于其吸引腹地广阔,城市中心区拥有吸引人气的商务、休闲和文化空间,其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持续显现,以及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存在和郊区新中心生活服务品质不高等;因此,在人口疏散时需顺应经济和人口迁移规律,重点增强外围新城的集聚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均等,推进“主城-新城-区域”的功能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城市发展阶段与郊区新城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