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城市、产业和市场三大集群,进入工业化成熟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留在上海,劳动密集的工业则到苏州、昆山等地区。这两个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城市配套设施齐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因此,客观评价两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比较,以求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各城市的协调发展。一、研究的方法(一)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选取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经济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
蔡磊  李广明 《经济前沿》2012,3(3):65-75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研究采取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构建相应的指标,测度了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和城市群整体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比较的总体相似程度。结果表明:1)近六年来珠三角第三产业的比重稳中提高,广州、深圳和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广州和深圳的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产业协调发展程度最高,属于综合发展型城市,其他各个城市则属于以优势产业为支柱带动发展的类型;3)珠三角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业和建筑业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各地区存在产业相似性,金融业的差异程度最大;4)城市群各城市和除农业外的所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在2008年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我国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同构、环境保护、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协调发展等问题,重点提出了大城市群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措施,对我国大城市群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圈层结构与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为了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融合的视角,提出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和优化城市群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刘东勋 《经济地理》2005,25(3):343-347
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系统耦合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城市群内31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在2008~2017年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平均耦合协调程度属于轻度失调状态,部分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其周边邻近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加快都市圈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东北地区应加快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提升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群的扩散效应和带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原则,大力提升城镇的经济实力和支撑能力,发展合作经济、特色经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更好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资源型城市多元化发展路径,科学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提前布局资源型产业的接续替代工作,依托优势资源,探索资源型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强沿边城市对外流通关键节点建设,打造东北地区中心流通关键节点城市,科学定位地区过渡流通关键节点城市,逐步降低区域内物流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研究》2012,(1):257
<正>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决定于2012年6月16日~17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主题为"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财经研究所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将特邀国内外区域科学、城市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及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城市与区域管理一线的政府官员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科学研究,促进我国城市群经济的协调发展。会议主题:2012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暨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构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成都平原城市群所包括的7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为0.59,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界于0.53~0.68之间,各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差异较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成都平原城市群面临的两大任务.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内的分工协作,加大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城市群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综述生态位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在分析生态位态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生态位概念、旅游生态位态势内涵和模型,进而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分析武陵源风景区与张家界市旅游收入生态位、旅游流生态位变化情况,得出武陵源风景区旅游与张家界市旅游之间存在依附、联动和共生发展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胡健  焦兵 《经济地理》2007,27(4):533-537
文章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上游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开发下游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开发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缺陷,这导致油气资源密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理论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各个省市未来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并应用GIS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做出预测。研究认为,从2005年到2020年中: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围绕这些省市的省份区域形成了相对人口聚集区域,西部许多省份及东北几省与周围的省份人口密度是维持着低低关联模式。广东省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即本省只是单独形成了一个聚集点。2014年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动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江华  徐建刚  曹晓辉  徐芳 《经济地理》2007,27(5):733-736,740
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偏离份额基准.运用此基准,通过选取南京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点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国家范围内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南京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3个产业部门.对结果分析表明此选择基准在主导产业选择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毅  朱竑 《经济地理》2011,31(12):2132-2137
从滨海旅游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角度,将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分解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按旅游景观系统和旅游者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滨海景观组分的增与减,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简单改变,而是重塑整个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滨海旅游发展不容乐观,只有重视旅游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不同群体的旅游环境感知,才能真正推动低碳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胜华 《经济地理》2005,25(2):228-231,251
对城市休闲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其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得以体现,所以关注和研究城市休闲发展就成了一个现阶段在理论、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