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在政府养老资金供给有限、家庭养老压力过重及社区养老资源短缺背景下,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缓解家庭养老压力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但概念普及度不高、理念引导与政策扶持不足、延期支付服务欠缺制度保障、时间货币规范性计量不足、以市场价值为驱动的商业合作模式缺位等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从引入青年群体参与机制和政府配套支持机制方面给出了建议,并从“增额终身寿险”附加权益视角给出了附带“病护型”和“常护型”护理功能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设计方案,分析了保险公司搭建“护理家”时间银行护工信息库并将全国分散性护工服务市场纳入统筹性管理的可能性,探讨了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通过拓展“时间银行”社区养老试点来为被保险人提供属地化护理服务,及引入政府合作来实现新型社区养老的基本框架和工作任务。最后分析了创设新型保险产品在重塑保险市场格局、推动保险市场数字化转型、升级社区共济式养老服务模式方面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是当前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提出我国应将时间银行模式纳入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才参与、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促进农村地区志愿服务养老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区块链技术优势出发,紧扣供应链金融自身痛点,分析了以信用管理为导向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模式,并以浙商银行兰州分行的供应链金融“H+M”模式和“应收款链平台”为例,剖析可持续推广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促进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缓解甘肃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助养老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难题的可行路径,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理论—实践—路径”为主线,梳理国内关于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在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界定及属性定位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分歧,但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核心理念、重要参与主体、优势及积极作用基本达成了共识。在实践中,各地农村互助养老的运行模式、主体参与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性,这一养老模式面临有效供给缺乏、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支持乏力、实践创新有限等发展困境,因而需要从提升服务效能、激活内生动力、促进相互协同及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探索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未来应立足农村语境,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深入探析多元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合作机制,着重探讨落后农村地区互助养老的发展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5.
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老”合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凉山彝区现阶段以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应立足于凉山实际需求,将凉山彝族本土性助人经验和方法与专业民族社会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老人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互助型“家支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家支养老”服务圈,将“养老”变“享老”,加快凉山彝族老年人“善养”格局的形成,发展与凉山彝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这对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民族社区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税互动”机制下,税务部门创造性地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资产,通过银、税、企三方信息共享,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普惠金融放贷难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银税互动”调查研究,发现“银税互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但实践中仍存在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共享信息范围有待规范、信息共享方式有待优化、信贷供给产品有待创新、宣传推广有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规范工作机制、优化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应用、拓展服务供给和深化宣传解读等方面提出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年照料模式,家庭照料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受到“少子化”和人口流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受制于“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福利照料模式和市场照料模式发育不良。一些地方尝试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模式往往存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可持续性差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发展类市场性质的“互惠养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村民,接受养老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人;参与各方因各有所“图”而结合,各有所“为”而促进机制可持续运行,最终达到各有所“获”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8.
银行信贷业务的传统抵押担保运作模式不但使银行的经营成本高昂,而且在信贷业务开展中会忽略缺乏抵押担保能力的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既不利于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市场空间,也不利于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原理及技术特性的分析,阐述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信贷融合发展的前景与通道,探究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信贷融合发展的困境,据此提出促进区块链技术融入银行信贷的机制设计及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孙超 《征信》2021,39(5):35-39
2021年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实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目标,探讨构建新一代安全、高效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成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的融合方案,探讨区块链数据结构、共识机制、链上链下协同机制等核心设计要点,为...  相似文献   

10.
创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凯  钭旭杰 《上海保险》2010,(9):10-13,28
商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基于其独特的保障功能和资金优势,理应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养老保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与国际同业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11.
现有农村普惠金融模式下,存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没有彻底解决、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以及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等现实痛点。区块链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智能合约在普惠金融中应用延伸、完善和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以及助力“点对点”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模式显现。此外,通过培养区块链人才、推动区块链合作创新、制定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标准和规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等途径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模式。未来“区块链+农村普惠金融”将呈现如下发展态势:智能化金融服务、全面信用风险防控、金融服务范围全覆盖以及区块链技术融入社会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刘康磊  高加怡 《征信》2022,(1):26-35
从社会征信出发,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征信数据体系的数据安全风险、监管风险以及市场化难题等社会征信数据体系构建困境,结合域外经验,创设和规制"区块链+信用"的社会征信数据体系,通过规范社会征信秩序、重塑社会信用监管思路以及激发征信市场活力,为社会征信的制度优化提供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销售模式,信用营销已逐渐被理论界和企业界广泛认同,并在实际的公司经营中占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层面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及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等不完善,导致大量赊销账款存在拖期和坏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为探索信用营销模式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文章首先对传统应收账款的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囚徒困境”视角,对应收账款风险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博弈机制思考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民间金融的互助合作原理,通过构筑具有共同利益的信用集团、培育社区内的社会资本,提出建立社区性中小企业信用互助体系,充分利用其产权结构、社区性上的优势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合理配置社区信息资源。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来解决中小企业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思璐  李华民 《征信》2019,(8):16-20
当前,供应链金融信用系统依然存在信用数据壁垒、信用记录不完整、信用信息虚假和信用数据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承托整个融资链条信用系统的周延闭合,因此嵌入金融科技以提升征信能力尤为迫切。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技术支持,以其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性、可靠性等优势当能胜任。为此,嵌入区块链技术,积极构建开放式共享式征信架构,搭建"官民结合"征信平台,强化利益相关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全生命周期监控机制,完善"红黑名单"共享清单等,以优化现行供应链金融信用系统,有效提升全链条融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切入点,评析既往"9073"等板块式养老格局存在的机制设计瑕疵,探索构建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基点,链接居家和机构的养老模式,使三者之间形成结构性和功能性联系。对此,以综合信息平台作为技术载体,贯通养老资源、服务及监管,具有优势和可行性。研究发现:资源贯通取决于综合信息平台的大数据筛查能力和集成能力;服务贯通取决于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匹配能力以及交易撮合能力;监管贯通取决于"两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的应用能力。由此,本文建议,发展"原居安养"的嵌入式养老,提高综合信息平台的级次,聚合需求以提振线下服务能力,以及优化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7.
贺译葶 《征信》2023,(12):20-28
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形态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主,制度内容兼顾宏观政策指引与具体规则设计,但专门性规范文本与针对性条款的铺排并不成熟。因而存在惩戒对象模糊、惩戒标准各行其是、解除惩戒条件设置不适当及程序规则不完整等缺陷。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的优化建构应基于信用惩戒的功能定位及其相关制度设置之特定场景来合理布局。除合理构设养老服务市场失信对象认定依据、优化养老服务市场失信惩戒措施的设置及周全信用惩戒的解除规则外,还需注意衔接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与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间的适用规定,以剔除制度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金融科技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插上翅膀,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家银行的必修课.文章从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出发,分析了其在体制机制、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因地制宜发展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资源推进信用建设、组建联盟链、优化互联网产品服务模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时间银行"的基本概念,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社区三个层面分析"时间银行"的主要作用,总结我国"时间银行"设立、运作的三种模式:社区自发建立、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依托第三方组织建立,从政府、组织管理、公众三个层面剖析国内"时间银行"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相关能力难以适应服务对象需要;相关服务换算面临一定困难;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较为缓慢。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健康发展:一是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法定程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时间银行"服务;二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借鉴国外"时间银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社会组织特色,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三是加强对"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培训,通过招募会员成为协调者的方式,积极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完善对服务对象的评估机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四是借鉴养老机构的做法,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强度划分护理等级,根据护理等级确定存兑系数;五是加强"时间银行"之间、"时间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建联盟、协会等方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时间银行"组织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尽管我国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看,社会信用环境仍不容乐观.具体到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银行机构大量的不良资产难以化解和处置,金融债权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等.笔者基于金融的视角,认为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维护金融债权的新思路、新途径,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凝聚金融合力,使银行机构尽快消化历史包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