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刘宇超  刘韩  陈雪  杨文钦  关宏 《现代食品》2020,(3):74-75,88
目的:探讨产维生素B6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鉴定情况。方法:选择本地某医院内2~3岁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6株乳酸杆菌为研究菌株,分析各菌株所属菌属及其维生素B6产量,并筛选出产维生素B6能力最强的菌株,对其属内种进行鉴定。结果:6株乳酸杆菌,经鉴定均为乳酸菌的乳杆菌属。6株乳酸杆菌均可产生维生素B6,但是产量存在差异,乳酸杆菌N6产量最高,显著高于N1、N2、N3、N4和N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发酵试验证实乳酸杆菌N6能发酵葡萄糖(不产气),属同型乳酸发酵类型,同时符合植物乳杆菌鉴定标准。结论:乳酸杆菌具有产生维生素B6的能力,但是产量存在一定差异,而属内种为植物乳杆菌者具有较强的产生维生素B6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得到较高产量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植物乳植杆菌BXM2产GAB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BXM2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产GABA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3.7%、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2.2 h,在该发酵条件下,菌株BXM2产GABA含量高达479.23μg·g-1。耐酸、耐胆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和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 h,其活菌数均超过1×105 CFU·mL-1。菌株BXM2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耐酸能力,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可高产GABA,对开发GABA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酸奶工艺。方法:以鲜奶为原料,添加菊粉、木糖醇、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比例1∶1∶1)共同发酵制作酸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菊粉添加量3%,木糖醇添加量7%,发酵剂接种量0.5%,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6 h,感官得分为94.41分。结论:本试验为功能性酸奶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扩宽了低温酸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学院食堂附近的土样、人工湖水样和鲫鱼、鲶鱼的肠道中分离得到6株产蛋白酶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后,选择产酶活高的菌株2、菌株5和菌株6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可能为短短芽孢杆菌,菌株5可能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6可能为地衣芽孢杆菌。研究3株菌所产蛋白酶的最适pH,发现2号、5号和6号菌株的最适pH分别为6.0、8.0和10.0。菌株5和菌株6所产蛋白酶在pH为8.0~10.0的缓冲液中处理30min后活性几乎不变,在碱性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菌株5和菌株6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低于30℃处理30min活性几乎不变;50℃处理30min后,菌株5和菌株6的残余酶活分别20%和40%。  相似文献   

10.
11.
孙彪 《现代食品》2022,28(3):200-203
为了研究牛奶中丙酸杆菌的筛选与鉴定方法。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纯化后的丙酸杆菌进行定量转化,完成筛选和鉴定方法设计。结果表明,在牛奶制备样品中能筛选出不同形态的丙酸杆菌,且产生丙酸的效果有所增加,利用牛奶作为培养基可促进丙酸的生成;以葡萄糖作为培养基,在240 h内生成的丙酸含量为7.0 g·L-1。  相似文献   

12.
13.
灵菇菌主要菌群为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主要用其发酵酸奶,从而使酸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等,并能够起到改善肠道功能、降脂、保肝等作用。本文对灵菇菌的菌群组成、发酵机理、在饮品中的应用及其保健功能等进行了综述,为综合开发利用灵菇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陈华强 《现代食品》2022,28(3):191-195
目的:本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发酵菌种,考察发酵液中次黄嘌呤前体物质的质量浓度与发酵产率的关系、次黄嘌呤前体物质加入方式与腺苷产量的关系,以研究提高腺苷发酵水平的补料发酵工艺。方法:利用摇瓶、50 L发酵罐、10 m发酵中试罐,整合补料与溶解氧的发酵过程调控,进行逐级放大试验。结果:在10 m3中试发酵罐进行补料工艺放大,流加补糖含9 g·L-1的次黄嘌呤,并通过阶段控制溶氧条件,腺苷产量达到35.06 g·L-1。结论:次黄嘌呤的添加对腺苷的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分阶段溶氧控制连续流加次黄嘌呤工艺腺苷产量有明显的优势,腺苷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农业微生物菌种大约为8,000—12,000株,其中细菌占30%,病原真菌占25%,非病原真菌占10%,食用真菌占10%,农用放线菌占10%,植物和昆虫病毒占5%,藻类和植物线虫占2%,饲料微生物占5%,其他占3%。1983年全国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工业、医药)的产值达12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用植物乳杆菌酸化麦汁生产酸啤酒的主要工艺条件,确定了酸化麦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麦汁浓度12°P,酸化温度35℃,时间18 h。实验制备的酸啤酒泡沫细腻,口感酸甜,酒体柔和清爽,风味协调,有水果香味,在品质上与市售流行的酸啤酒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