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战略格局经历了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志愿者联盟"与国际体系冲撞、回归地缘政治常态三个阶段。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动,当今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国际关系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水平和垂直扩散依然是重要威胁。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国际反恐斗争需解决三大问题:大国需要增强战略互信,强化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的主导作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并加强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是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4,(6):101-103
中俄全面能源合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中国在能源地缘政治上面临的不利形势在乌克兰动荡余波未平之时,中海油在西沙群岛的石油勘探引发了越南反华示威潮;中国在赤瓜礁填海造陆12万平方米引发中菲僵局;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阻碍中日韩FTA协议的谈判推进;美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圈之势;看似无关地缘政治的中欧关系却因"一路一带"的建设再次将亚欧大陆的两端相牵;各国能源争端愈演愈烈等。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新局势下,《上海国资》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玉刚,纵谈中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地缘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亚兵 《中亚信息》2003,(3):32-32
随着中亚地区地缘政治位置重要性的日益突显和世界反恐斗争需要的不断加强,美国今年愈发注重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环境分析及中国的突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格局及主要竞争因素,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评估博弈矛盾基内的地缘政治风险。指出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制定机动灵活的石油地缘政治策略,利用国际合作、经济援助等手段,发挥优势,实现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政治“突围”,有利于中国油气安全保障及供应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中亚在地缘、人文、交通管道等多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区域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研究着眼于国际能源地缘格局,立足于我国能源安全层面之上,运用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思想,在假设中亚国家战略偏好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中亚能源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试图找出中亚能源合作博弈的演化路径及长期均衡战略。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地缘战略利益是指因苏联解体导致中东、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中国在消除了前苏联的军事压力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美国独霸中东,插手中亚舞台上为相互利益所采取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经贸利益是因双方经济发展而加强经济合作和互利贸易。上述四大利益不可能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所有利益关系全部概括进去,一定还有许多其它利益的存在。例如文化利益一向被视为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集体行动困境难以解决、美国"双重标准"反恐加深合作的困难、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新特点、国际反恐问题的严峻性与其关注程度下降的矛盾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国际反恐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意在使人们对国际反恐合作现状有更加清醒地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促使中国在反恐问题上制定出正确的安全战略和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在详细分析中、俄、美三国与中亚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阐明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并大胆预测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共创“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该战略决策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外交方针。"一带一路"战略为各国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桥梁,成为各国增加政治互信的枢纽,进而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徐昌宇 《中国西部》2013,(16):30-35
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活动和国家利益的"西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西进"有利于建立更为平衡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在东亚的竞争,已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但若"西进",中美在投资、能源、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国际关系的战略考虑上,地缘经济将盖过(但非代替)地缘政治。在地缘经济原则指导下的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合作与竞争可以同时存在。地缘经济时代的国际间权力均衡将是不同的经济圈(区域)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而非传统的国与国(或政治个体)间你死我活的抗衡与对立。中国由于经济猛速增长而再度兴起的局面在地缘经济时代有其特殊意义。虽然西方本能的反应是肤浅的"中国威胁论",但有两派学者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其一是反主流的"全球学派",他们从全球经济历史上的探讨发觉这是中国第二次兴起,不能以西方第一次崛起国家的霸权行为来理解;其二是来自对"中国威胁论"持异议的主流学者,鉴于中国近十年来的实际表现,他们开始觉悟并认为,中国如没有称霸的动机,纵使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国际上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从里海石油之争看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之后 ,作为可以取代中东石油供应地的中亚里海备受关注。随着美国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了在里海和中亚建立以能源为重点的地缘政治战略契机 ,该地区在今天国际环境和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就日显突出。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但美国却始终将俄罗斯视为重要遏制对象 ,极力反对它作为垄断力量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在这种情况下 ,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传统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 ,地缘政治也正逐渐成为经济的集中体现 ,而作为世界超级能源大国俄罗斯的表现 ,格外地引人注目。虽然伊拉克战争中的石油风险溢价并不明显 ,战争结束后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也开始逐步回落 ,但各地缘政治势力对里海能源的争夺仍将继续 ,这使中亚地区出现了多极化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亚太地区进入了以相关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和地区战略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格局大变革时期。作者从环境变化、力量变化、趋势变化和秩序变化四个方面分析这一格局变动。在环境变化方面,亚太地理范围的扩大和行为体的增加、行为体之间互动方式的变化,使得亚太格局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多元复合结构"特征。在力量变化方面,中美、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日本从长期重视经济力量的作用转为愈来愈重视发挥安全力量的作用,而美国则从长期倚重安全牌转向更加重视经济牌。在趋势变化上,一方面,未来亚太地缘政治变化的关键取决于中美战略互动,而与中美战略冲突的可能性相比,中美走向战略妥协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未来十年亚太地缘经济格局走向部分整合的可能性较高。就长期趋势来说,地缘政治变化将是温和的,而地缘经济演变将是强劲的,后者会更多地影响前者。在秩序变化方面,驱动亚太秩序演变的经济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霸权秩序的成分会进一步下降,秩序结构更加平面化,平等性上升,合作性增强,与地区格局的变化相适应,亚太秩序将呈现为多元复合的地区共同体形态。  相似文献   

16.
"9·11"后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后东南亚各国虽因国情差异,在反恐问题上的具体政策上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还是采取了支持和参与国际反恐斗争的一致立场,在各方面表现出重视和加强反恐斗争的共同趋势。这几年东南亚反恐形势颇为严峻,东南亚也成了"9·11"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一个重灾区,恐怖活动成为影响东南亚各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毒瘤。东南亚各国在反恐斗争和国际反恐合作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和障碍,反恐仍是21世纪东南亚政治与安全事务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因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反恐合作将会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地缘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地缘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地缘经济一般是指地区位置邻近或地体毗连的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资源互补、经济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区域合作所具有的“地缘”特点,使地缘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地缘经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幅度调整,美国对外政策出现若干重大变化和趋向。主要表现为:1.对外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出现重大变化;2.对外决策指导思想急剧保守化和右倾化;3.对外政策手段突出军事强权主义;4.对待发展中国家更加倾向于干涉主义;5.对外政策行为方式侧重于单边主义。这些倾向将给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因此,在“9·11”后新的国际形势下,既要坚决反恐,也要坚持反霸;既要在反恐行动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也要对个别国家利用反恐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0.
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增进了人们对国际关系一般性和整体性的领悟能力,但在国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方面却缺乏深入的分析。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努力,我们主张关注地区政治,到地区体系和地区内的互动关系之中去考察和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作者将地区政治界定为一个有着独特性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在强调其反映国际关系深刻性的基础上,从体系结构、进程和秩序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进行地区政治研究需要思考的某些理论问题。地区政治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较为确切地回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国际合作或者国际冲突最为可能的问题,因此需要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鲜明的地区空间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