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战略格局经历了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志愿者联盟"与国际体系冲撞、回归地缘政治常态三个阶段。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动,当今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国际关系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水平和垂直扩散依然是重要威胁。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国际反恐斗争需解决三大问题:大国需要增强战略互信,强化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的主导作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并加强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是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国际冲突数量急剧上升,内部冲突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内战外溢导致边境冲突增多。一方面,国际冲突多发地区大多处于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由此也反映出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矛盾;另一方面,冲突多发地区普遍存在“现代化综合症”,此起彼伏的冲突折射出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常艰难。冲突与合作彼此之间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各种必然和偶然的条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有关国家应及时发现并努力削弱甚至消除可能导致激烈冲突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努力发现并善于利用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机会和条件,审慎应对和处置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3.
地缘战略在欧洲曾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是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地缘战略在欧洲有了新的意义。欧盟在不断地扩大,实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欧盟,欧盟的实力会变得更强。谁也说不清欧盟到底应该扩展到什么地方。以欧盟为主导的欧洲已经不再满足于现在的国际角色,它要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充分显示欧洲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欧洲要与美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平等。欧洲要想实现它的地缘新战略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且它的内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并不能阻止欧洲地缘战略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领导干部今天的所作所为,都必将接受明天历史和人民的评说。一般说来,领导干部的职位愈高,学者的声望愈大,历史和人民对其的关注程度便愈强烈、愈细微和愈深刻。"宋太祖怕史官"的道理是任何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的浅显道理。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高度关注我们这个大党、大国的安全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大事。研究国际战略必须站在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收入本书的各篇文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有关。笔者是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但十分愿意把全书中的所有观点特别是重要结论,交由时间、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5.
出口地缘结构反映了一国出口的市场定位、地理方向、出口能力及其经济地理和政治结构。文章采用1997-2014年BACI双边贸易数据库、CEPII引力分析数据集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分析金砖五国出口的不同技术复杂度产品的地缘结构差异问题,及其出口市场的地理结构和出口发展潜力。研究发现,金砖国家出口地缘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整体上,巴西的出口地理范围最远,俄罗斯最近,中国、南非和印度居中。出口目的国在金砖国家出口总额中占比,与该国与金砖国家距离及产品技术复杂度呈显著负向关系。此关系对不同的金砖国家来说显著程度不同:俄罗斯最强,巴西和印度最弱;并且与这些国家的地缘特征、经济地理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划分标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可以区分为国际政治心理研究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同时也可以细分为政治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多种政治心理因素;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国际冲突与合作领域,比如冲突的起源与预防、威慑与战争的心理学等。基于研究主题和应用领域的逻辑区分,作者选择性地评述了错误知觉及其来源、前景理论、小集团思维、公众舆论和群体认同等国际政治心理因素,同时揭示了心理因素在战争起源、安全困境以及威慑和冲突解决等问题领域研究的应用。国际政治心理研究是政治心理学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应用,是更好地重构与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为理解国际政治世界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描述性和解释性逻辑。 相似文献
7.
8.
地缘、血缘观念是中国漫漫几千年农业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播迁海外的华侨华人人虽然离开家乡和祖国,但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仍存在着浓厚的地缘、血缘观念,比较重视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这些社会关系。所以,他们不论是在向外迁徙,还是在海外的工作就业、企业经营、生活社交、社团组建等方面,都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使自己在言行举止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10.
近一时期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还给国际政治和安全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评估这场危机的方方面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8年11月10日举办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影响及其对策"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专业和领域加以分析和预测。本期刊登的这组笔谈基本反映了会议的讨论情况。编辑部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探讨的行列中,深化我们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北亚的中心,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核心,同时也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关键地区。朝鲜半岛上的对峙从三大国鼎立变成了俄国、中国和朝鲜对峙美国、日本和韩国格局。对于中国而言,决不能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能接受朝鲜半岛局势出现大的变动。中国的对策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维护朝鲜半岛目前的格局和国家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参考,从国际制度与权力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制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国际制度相对于权力政治而言是居于第二位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受权力政治的制约;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互利性和适用性特征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实施能力。国际制度在受制于权力政治的同时也能对权力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缓解和制约作用。随着国际环境相关因素朝着有利于国际制度增生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转变,国际制度的这一作用会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喀什经济开发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旨在探讨国际政治影响汇率变动的规律和机理 ,促进“国际政治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该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提出“油价牵动汇率”的理论 ,指出传统汇率变动理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联系实际探索影响汇率变动的要素及变化规律 ,侧重分析国际政治对国际油价和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全困境、地缘政治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崛起在全球层面上面临着大国安全困境,在区域层面上面临着地缘政治障碍。在分析中国崛起面临的困难基础上,又对崛起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阶段崛起”战略的新路,即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战略。现阶段应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以和平谋发展,以威慑求稳定,以合作缓解安全困境并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历史上,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并雄踞其中心腹地。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地缘政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对我国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外交百废待兴,总统叶利钦开始在外交领域构筑更大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试图通过外交领域重新寻回俄罗斯的大国形象,但出于俄罗斯自身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叶利钦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普京继任后,开始构筑普京式的外交政策,即打造崭新的俄罗斯的同时根据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当前的外交政策.在外交领域,体现出整体收缩的态势,这虽然与前任总统形成很大的对比,但显然更适应俄罗斯当前的国内外形势. 相似文献
19.
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作者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借鉴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操作方法(即影响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并引入了干涉变量,重点分析了影响国际制度有效性的3个要素,即权力、合法性以及国内政治。作者认为,权力是一种外生变量,对制度作用的发挥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权力构成了制度运行的结构框架;合法性是一种内生变量,内化于制度的有效性,它是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国内政治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作用的干涉变量。作者试图通过上述3个变量来构建出分析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有关国际格局的研究是分析国际形势与制定国际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确保可持续安全。作者指出,要从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全面分析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现状与未来。研究国际格局离不开时代背景的视角。引起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往往是"世界老二"的易位,中国可持续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如何不成为二战后以来第三个失败的"世界老二"。改变未来国际格局的真正力量是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中、美、俄、日四大国关系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格局性变化,国际战略格局演变通常与两年内发生的两件重大国际事件相关。国际格局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容易带来战争风险,非传统国际格局出现是决定未来"一超"与新兴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未来国际格局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从目前的"一极多元"格局发展为多种力量在竞争中合作的"多元共存"格局,再和平过渡到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而建立一个"后霸权"的国际体系。未来中美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