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逸之 《走向世界》2010,(17):90-93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中,山水乃至山水画从来就不曾等同于风景概念,它一直是人类与自然精神的栖居地。张风塘的山水画之旅,就是对这样一种精神往来的深刻践行。  相似文献   

2.
84岁高龄的陈昔未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特别是他的山水画独步当代,雄浑磅礴,笔墨铸魂,将中国传统山水画推向一个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壮美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志民 《走向世界》2007,(13):90-91
放眼看中国现代山水画创作,其脉络可以清晰划分为纯粹、唯美、思想型三种形态.传统气息浓郁通透、写生对位一脉相承的应为纯粹山水;注重胸中丘壑、意在抒发情感、以哲理人文精神为己任的应纳入思想山水;而以优美的笔调,浓墨重彩的描绘纯美的山山水水的,属于唯美山水的范畴,例如吴湖帆、顾伸伯等大家.  相似文献   

4.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晓丹 《魅力中国》2009,(12):142-143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是中国古今画家观照世界表现自然与自我的手段,那些山水巨制中的自然美景,品察天地万物之气象,让人领悟笔精墨妙中的文化意境,更是画者心境的描绘。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审美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山水样态的一统天下已不复存在。而现代山水画在形式、内容、技法方面的革新与探求,打破了传统山水独尊的局面,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就青海山水画而言,山水艺术精神和物质层面已经和古人有了很大的不同,以"某家某派"为主导的作品形态和表现方式己经不能满足当代山水发展的审美需要,这一现实情境为青海山水画家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兴盛的契机,也引发了我对雪域意象山水画创作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逸甫 《走向世界》2006,(3):92-92
出生于山东东平的宋有新,自幼喜爱写写画画,泰安师专美术系毕业之后,又得白庚延等当代名家的授教。宋有新先生的作品寓意独到,擅长山水花鸟,自成一家。其作品秀逸纯朴、气势宏伟、笔墨浑厚、空灵脱尘,既有传统意蕴,且富现代风情,将北方山水的雄奇和南方山水的秀丽融为一体,寓刚健于清新,寄儒雅于深沉,形成了既有传统功力又富有浓郁的现代意韵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画画面朴素简单,又着色极讲究,修补阶段色彩由初时的淡调转向褐调,往往令许多人始料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王镛认为,当代中国山水画最大的弊病就是千篇一律,雷…  相似文献   

10.
李丽红  张芳 《魅力中国》2013,(13):109-109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山水画讲究意境之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把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进行加工、改造,融进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杨耀同志博览群书,潜心美学与中国古典书画理论的研究。他数十年如一日,执著的探索传统绘画之奥妙,体察华夏河山之魂魄。他遍游名山大川,通南北之风情,状四时之变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华夏之自然,独创了自己的山水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 赵公庭是一个不事张扬、默默于艺术创作的人,而他的山水画却能让人怦然心动,看一眼便能铭记于心。那画中的意境让你激动,勾起你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欣赏赵公庭的作品,你会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谐的美。他或是用明丽、温馨的色彩语言,把人们带进和谐宁静如同诗一般的境界;或是用墨块和线条勾勒塑造山的险峻与水的广阔,给你视觉上的冲击与和谐的美感。赵公庭平时注意研究古今山水大师的作品,通过临摹辨析,取其精华,转为己有。同时"外师造化",数上黄  相似文献   

13.
宁静的热情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09,(6):108-111
人们常说艺术像一面镜子,传统艺术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客观世界,现代艺术照出了艺术家的心灵世界。而油画家张杰对艺术理想的诉求,就是如何把中国古人的山水表现融于当代油画之中,从观察“形”本身升华到一种精神“上”的寻找。  相似文献   

14.
李树 《魅力中国》2013,(29):122-122
《千里江山图》因其大胆的色彩语言、巧妙的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取得了相当之高的地位。在中西交融的现代艺术中,随着现代图式的发展变化,材料的不断丰富,表现对象的多元化,以及色彩语言的探索,沿着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美学思想,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归纳、整理,努力探索和研究,找到独特的色彩构成,在现代的绘画中更好的展现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毛公强 《走向世界》2010,(20):84-87
欣赏著名画家华岳先生的山水画,从其风格、气度到技法、笔墨,显示出一种北方画家特有的浑然、厚重与苍茫,洋溢着一种雄健、壮美,但不失灵秀,即所谓“道法自然”也。  相似文献   

16.
巩小波 《魅力中国》2010,(34):144-145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以他浑厚的创造力,实现了古典山水艺术最后的可能性.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他大气磅礴的艺术,内美蕴藉的精神和大器晚成的个人特质,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反衬下。表现了特殊的统一性。他的山水艺术具有独创的风格,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画家张启兴     
<正> 张启兴,男,生于1958年,江苏南京人,工程师。从小酷爱绘画,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山水专业,擅长山水、书法、篆刻。曾受到南京艺术学院庄利经老师指教,工作之余研习绘画,探究书画之妙,继承传统、潜心修悟,日复一日,已有一定的书画造诣。早年,游览名山大川、亭台楼阁等园林,以大自然之美妙、江南山水之秀美,寄于山水的独特情趣,来寻求心中之丘壑。饱览历代名家大作,吸众家之长,融入时代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8.
冰雪山水画派诞生在黑龙江,画派的产生发展与黑龙江独特的历史渊源、地域环境和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局限,黑龙江自古以少数民族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近现代以来又接受着外来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传统汉文化积淀较为薄弱。新中国成立后,以一代宗师于志学为代表的塞外艺术家区域意识觉醒,在黑土地域文化与中外艺术的启蒙下,创造了具有独立崭新艺术语言的冰雪山水画。  相似文献   

19.
李延菊 《走向世界》2011,(12):82-84
纵观20世纪中国画坛.多元化的画家群体与绘画流派的并兴乃此阶段美术界之主流。海派和岭南画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而此时的山东画坛重传统,承前启后.尚势出新。山东画坛于传统文人画基础之上拓展演进,更具传统的延续性.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老一辈艺术家在提倡摹古之时亦受新文化运动之影响,对新的绘画思想和语言兼收并蓄.各具个性.在山东画坛卓然成家。虽然山东画坛在全国未形成固定的地域性画派,但20世纪山东画坛的艺术成就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的岭南,海上、京津、长安画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独具面目,故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最具典范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承载丰饶的中国文化内质.面临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及现代人迅疾、焦躁的生活,创新乃为当代中国山水绘画所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既需继承中国画传统优秀笔墨形式,又需画家博古通今,以增学养,更需怡情悦性,滋养画家人品.再次,若使画面不落恒溪,写生亦于创作其功尤伟,写生可积累、丰富创作素材,使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