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煤矿生活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推进生活服务社会化是煤矿卸掉包袱、轻装上阵的要求 煤矿(企业)办社会,是中国企业特色,是煤矿难以尽快进入市场、公平参与竞争的一大包袱。在国家“断奶绝粮”的形势下,这个问题更显突出,它不仅导致煤矿用人过多、机构臃肿,而且导致煤矿成本过高、效益下降,同时也挤占了生产性  相似文献   

2.
搞好分离分流发展多种经营胡承祥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关键是搞好企业富余人员及从事社会性服务人员的分离分流。回顾燕化公司近几年分流部分职工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社会实践,对如何以分离分流人员为主体,发展多种经营,笔者有以下新认识。第一,必须组建一个强...  相似文献   

3.
当前,企业办社会是国有企业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那么,如何合理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企业办社会问题,使企业“包袱”变财富呢? 唐村煤矿作为兖矿集团的后勤改革试点单位,自1999年下半年,立足企业发展实际,针对后勤的摊子大、战线长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积极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坚持机制创新,遵循“市场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三化管理”思路,对后勤改革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多元设计,分步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城市工业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当前,城市工业企业的内部服务体系仍在不断扩展,问题在于这种状况从总体上还不能摆脱“工厂办社会”的模式。在这里,工业企业中的三产行业只能处于从属性和福利性的地位,各个企业各自为政,划地为牢,在其封闭的体系里自谋发展,以致  相似文献   

5.
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是一座设计年产60万吨的中型现代化矿井。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矿长负责制的同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时时处处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办职工之所需,广泛开展“营造向心工程”活动,把“营造向心工程”融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一、广泛开展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活动,激发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  相似文献   

6.
“政府管理企业,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显著特征,它曾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光添彩,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办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企业负担能力降低、职工承受能力难增、社会接纳能力不足的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轻装上阵、搏击市场?是仿俊抱怨、消极等待,还是认清形势、投身改革,已经到了抉择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刻。笔者认为,只有认准出路、勇于实践,才能为闯出困境奠定基础。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服务改革的出路在于社会化1、社会化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相似文献   

7.
<正> 安阳第二橡胶厂在转化企业经营机制中,将企业后勤部门从“母体”中分离出来。转为既为本厂职工服务,又为社会服务双向选择第三产业,甩掉了企业办社会大“包袱”,也为方便区内居民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这个厂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本着先脱钩,后“断奶”的原则,将职工食堂、澡堂、托儿所、职工医院从母体中分  相似文献   

8.
后勤服务系统是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可以带动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整体分离。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目前实际,本着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不损害大多数职工既得利益的原则,确立如下企业分离后勤服务系统的思路和作法,笔者认为,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煤炭企业大多是地处偏僻、远离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解决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问题,各企业均建立了诸如职工澡塘、食堂、俱乐部、商店、托儿所、招待所等为内部职工服务的设施。由于这些设施是由煤矿这种典型的产品经济“孕育”出来,又在当地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不发育的环境中成长,所以,一开始就形成了自我封闭、自我服务的“福利型”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大潮中,弊端也随之显露。  相似文献   

10.
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是许多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一大“通病”。怎样治“通病”激活力,变“包袱”为财富,这已成为许多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苏大圣集团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内部非生产性单位多,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以“三学”(学邯钢、学“春兰”、学“小天鹅”)活动为契机,将生产经营主体与生活后勤及辅助单位分开运行,将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彻底剥离,闯出了一条转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非生产性资产主要包括职工住房、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等各种服务性部门,它是为企业职工的福利所投资的固定资产,是为职工的生活、住宿、医疗、子女教育以及各种福利性需求服务的。 国有企业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些为职工福利投资的固定资产,是与社会化的福利不发达相联系的。在社会无法承担企业职工一系列基本的住宿、交通、子女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服务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解决职工自身的基本生存和再生存,必然要投资于这些福利性设施,以满足职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包括煤矿)富余人员,成了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难题(过度负债、企业办社会)之一。如何分离企业富余人员,理论界、企业界多年探讨,仍未找出可操作方案。共识的阻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再就业岗位缺乏等。但是,在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煤炭企业推行构建“三个一”格局,加快“三条线”管理的进程,其目的就是为了精干主业、剥离辅助,确保煤炭生产不亏损,促进减人提效,扭亏增盈,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基础,做准备。但后勤服务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企业办社会问题,二是职工利益如何调整。就此,笔者谈点个人拙见。 1.成立生活后勤服务公司 在不违背《煤炭企业三条线管理中财务工作若干规定》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以资产联  相似文献   

14.
煤矿企业实行工资改革以后,初步理顺了工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水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问题。根据国家关于“消化,补充、巩固、提高”的原则,我们认为煤矿企业的工资改革应再向前迈进一步。工资分配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影响着职工的相互关系,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而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就必然涉及到煤矿企业中非生产性贸产的分离,以及能否分离和如何分离等问题,这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冶钢解决“企业办社会”的举措曹华,杨慧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如何解决沉重的社会负担,是个难点。本文拟就冶钢在企业改革中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些浅叙。一、优化产权结构,剥离“企业办社会”,让老企业焕发活力冶钢是一个百年老厂,其前身是汉冶萍煤铁厂矿有...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后勤服务系统分离之路隋洪君林源炼油厂有职工6483人,其中后勤服务系统就有1270人之多,“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与同等类型的企业比显得尤为突出。在年实际加工原油只有14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人浮于事,企业活力不足,发生在职工工资福利等方面的费用却...  相似文献   

18.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协庄煤矿是一座年产原煤180万吨的大型矿井,现有职工72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主要注册产品“大协煤”和“新煤一号”,畅销全国各地,动力精煤连续五年出口日本、韩国、希腊等国家。近几年来,协庄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矿井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矿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环境保护十佳企业”、首批“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煤炭企业办社会,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万事不求人”的体制原因,也有煤矿这个特殊行业所处地理位置的因素。企业办社会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减轻社会压力,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要由过去政府的附属物逐步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办社会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它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  相似文献   

20.
自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强调的是自动、自发的自我管理。其主要是通过职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企业不断前进与发展。近年来,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大力塑造安全自主管理文化,充分运用职工内在的约束性来提高责任感,使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要干”“我要干好”的愿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矿井安全文化建设走上了特色突出、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