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浪县属于西部干旱贫困地区,属国扶贫困县之一,全县共18个乡镇,该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文章就当前庄浪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努力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群众的居住水平,切实优化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近几年来,我县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规划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村镇规划的制定和管理上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政策事后、规划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提高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不断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规划实施管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新农村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规划实施的两阶段,指出了推进新农村实施管理的措施,如适宜迁村并点,加快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村镇规划师制度,建设和保护村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推进"三化"建设是我市今后工作的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村镇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发展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更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破除,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8,(4):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规划要先行。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晓东 《发展》2011,(6):125-126
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的村镇规划法则为依据,设计出一种新的农村住宅方案,体现新农村建设中人文、和谐、科学、艺术和时效性,为国土资源利用和村镇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流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深圳经过20年的发展,人们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关注发生了变化.在经济指标之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多进入深圳人的视野.从"花园式园林式城市"发展目标的确立,到"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文化内涵与品位"的吁求,再到获取"国际花园城市"的殊荣,,无不显示出这座新兴城市在日益走向成熟.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被称为"特区后花园"的龙岗区悄然崛起.在城市建设尤其是村镇规划与管理方面独树一帜,引来了世人惊叹的目光.从总书记到老百姓,从专家学者到青年学生,凡是到过龙岗参观的人们,总是对其城镇规划和建设留下深刻印象.最近,由蒋尊玉、冯现学主编的<为了美好家园--深圳市龙岗村镇规划管理与实践>一书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这本凝聚龙岗规划建设者心血的文本,对龙岗区城市化进程与村镇规划及问题进行深层次的阐释,为提升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品位,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集体统一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早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就指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三农"及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近年来,中央连续9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要继续推进,要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值此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人们也更加关注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农村经济新发展新要求相比,农村金融服务仍然亟待改进和完善。我国村镇银行自挂牌营业以来,在解决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村镇银行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机构,在经历初期发展后,随着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逐步深入,村镇银行发展将面临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1.
李冰心  祁庭林 《发展》2007,(10):20-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战略部署,同时,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县域经济体制改革正式纳入"十一五"规划.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县域经济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进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长期"一社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亟需改革。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同时也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民族地区村镇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其现实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存量规划研究有关分析的基础上,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规划目标;以南海区狮山镇为例,探索镇级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总结提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如何围绕"强村富民"与 "和谐村镇"两个工程,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推出"建设新农村"专栏,介绍浦东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村镇规划滞后、主体力量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保障机制欠缺、双向协调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解决思路是:强化规划引导,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约束,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和城乡互动,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在中部农耕区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着手,分析了中部农耕区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006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好新农村必须规划先行.当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活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千差万别,不可能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新农村规划模式.梁庄村作为我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典型代表,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对中部地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河南省中牟县梁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部平原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对今后平原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连锁超市进入农村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还提出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是当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住人群的居住质量,村镇环境保护建设以刻不容缓。通过农环境污染特点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初步想法,并对资金来源问题进行说明,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村镇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除外)的统称,它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整个面貌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地,是亿万村镇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村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村镇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推进村镇建设是在本世纪头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总体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村镇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村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