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债转股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自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批准实施这项政策以来,债转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由财政出资,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债转股业务.到目前为止,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接受了国有商业银行高达13000多亿的不良资产,其中71%已办理了资金结算.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重组的重要对策,其目的有二:一是实现国有企业改制;二是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但是,从债转股政策出台运作至今的实践看,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不少企业把债转股当成"免费午餐"、"债务大赦免",不管自身是否符合债转股的条件,争相上马,甚至银企勾结,共同作假,将根本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包装,报批债转股,有的甚至把债转股当成赖帐、逃债的合法途径等等.这将直接导致债转股政策目标错位,威胁国企改革的进程.鉴于此,本文从财务学的角度对债转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的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债转股是国家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重要举措,对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债转股的目标是"化解我国银行严重的金融风险、帮助大中型国有企业扭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石三鸟'的良策".我国企业债转股实践中存在着产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退出通道狭窄等问题.要实施债转股,就必须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范与控制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创新股权退出方式,加快企业改制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 一、债转股对国有企业的挑战 (一)债转股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亏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产运营的低效率。从国有企业的资产现状来看,一是存在大量的不能产生收益的非经营性资产,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二是存在大量的低效益闲置资产,多年的重复建设形成了闲置过剩的生产能力;三是有效资产的盈利能力差,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决定的。这个  相似文献   

4.
按照政策设计的初衷,债转股的目标是"一石三鸟":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但实质上就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10月28日明确表示过的一样,债转股作为一个单项措施来处理,作为一个减负的手段,我国债转股现在的这种做法实质上只是起了一个减免利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刚 《商业研究》2000,(11):90-91
债转股方案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是一种双赢策略。对银行,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对企业,可以通过债转股,使国有企业减轻压力,轻装上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充分发挥其监督权,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业已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同时通过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加快国有企业三年解困进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财政部等部委联合推出了债转股这一战略性举措.随着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与运转,债转股政策已付诸于实施.然而,在债转股的背后,人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很多国有企业和其技能项目都是靠贷款建立的,这使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高负债率成为影响国企发展的重要因素。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国有企业脱困开辟了新途径。这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尚军 《商业科技》2010,(32):206-20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很多国有企业和其技能项目都是靠贷款建立的,这使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高负债率成为影响国企发展的重要因素。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国有企业脱困开辟了新途径。这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方案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是一种双赢策略。对银行,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对企业,可以通过债转股,使国有企业减轻压力,轻装上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充分发挥其监督权,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就是将商业银行对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不良信贷资产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股权。针对我国开始实施的“债转股”举措进行分析,指出其积极性作用和风险,提出实施“债转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辨析     
债转股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债转股中应处理企业负债规模确定问题,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实施债转股企业的界定问题,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的建立问题,债转股的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商业会计》2000,(3):19-21
前 不久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 ,对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是我国政府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根据实施“债转股”对国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粮食行业的企业能否实施债转股 ?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粮食企业现状及实施“债转股”的条件分析(一 )粮食企业的现状1 盈亏情况截至 1 998年末 ,粮食企业全行业亏损 40 0多亿元。其中 :购销企业亏损占 75 % ,经营性企业占 2 5 %。粮食行业的亏损主要为…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债转股的进展与作用(一)目前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总体进展情况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有关规定,2000年6月,经各有关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确认,同意对原国家经贸委推荐的580户企业实施债转股,转股额度4050亿元。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年6月份,在580户推荐企业中,协议和方案未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取得一致意见不再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有1…  相似文献   

14.
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最终实现国有企业脱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必须作出合理的分析和估计,才能有助于债转股的合理运行,从而保证国企改革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辩析     
债转股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债转股中应处理好企业负债规模确定问题。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实施债转股企业的界定问题、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的建立问题、债转股的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2)
债转股已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国有企业脱困,同时也能降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风险。但在实施债转股的这一制度时,债权债务两方的资本结构有较大的变动,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财务问题。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解债转股的财务影响,才能保证债转股制度达到预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财务角度研究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对于债务企业,债转股能够较快在账面上改善财务状况,但不意味着企业效益的真正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加强财务成本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债权企业,债转股使其财务状况改善,但也存在股权和财务风险,所以本文提出从选好债务企业和进行股权管理等方面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加强国有企业债转股跟踪调查研究的意义出发,阐述债转股后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调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债转股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债转股无疑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国有企业债务困境的良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阮光 《国际贸易问题》2000,(3):30-33,54
“债转股”政策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国际上化解国民经济运营过程中金融风险,解救有发展潜力企业暂时困难的通行做法。国家对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解困的有力措施后,又推出这样富有力度的政策,对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必将大有裨益。本文对“债转股”的政策内涵、实施主体及外贸企业实施“债转股”后的发展契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实施“债转股”是一种处置困扰着政府、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的途径。从“债转股”的优势和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入手 ,提出防范“债转股”的道德和财政两大风险的建议 ,分析了“债转股”的基本条件、实施重点和运作模型 ,并针对“债转股”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