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三角城市制造业聚集与分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从地区专业化系数、产业结构差异系数和空间分布差异系数及区位商的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制造业聚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明显,专业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而东莞市等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聚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及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及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各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但夕阳产业过多,第三产业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基于此,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人工智能专利统计量构建核心解释变量,以2010—2019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分析样本,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差距、经济关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稳健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东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2)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分支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分布呈现同构化特征,技术发展方向与区域比较优势之间存在错配,阻碍了西部地区分享技术红利;(3)人工智能缩小了中部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差距,但扩大了西部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4)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难以通过经济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地理位置邻近等条件传导至邻近区域,技术进步尚未对区域经济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为引导中国人工智能技术长期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未来应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提升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和区域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的角度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趋同性进行研究,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实证,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增长存在着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2000-2005年,趋同的速度非常快,2006年以后,速度逐渐减慢。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进出口比重的系数为正值,对城市技术效率的增长起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比重系数为负值,对城市技术效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05年17产业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平衡关系推导建立进出口生产诱发模型,得到进出口贸易对各产业产出的诱发系数,利用进出口诱发系数及各产业产出的进出口率,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产业产出的宏观影响,进而研究了进出口诱发系数与进出口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17个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合作是高效巨型城市走廊的重要保障,而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则是分析其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前提。由于行政区经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导致区域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性很强,形成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哈大巨型城市走廊产业结构趋同性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结论:1)省内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严重,特别是辽宁省内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性整体较强,产业分工不明确。2)跨省城市间产业趋同性较强的情况则多发生于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或核心城市之间。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产业趋同性整体较核心城市之间、其他城市之间产业趋同性强。可见,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以及核心城市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氛围。3)各城市产业结构平均趋同性均较低,且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略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市场体制姚启明,朱专法一、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一般他说,城市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城市生产力结构,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横向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平衡和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对三省一市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有所增加,浙江、安徽两地的增长幅度明显,信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显著,安徽省信息制造业相较于信息服务业发展得更好;三省一市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要大于感应度系数,应该采取主动,积极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会展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 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现代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生机和潜力,会展业已经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实力与形象的竞争,成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国家与地区的竞争力还是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到了一定的阶段.品牌竞争力就成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源  魏爱霞  刘可芳 《物流科技》2010,33(3):85-87,145
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对河南省2007年144部门投入产出表重新整合,独立出包含物流业在内的15大部门。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分配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等。并从产业的角度对河南省现代物流业进行分析。提示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期望为加快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编制湖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经济依存系数、产业关联系数和生产诱发系数等指标,从而对湖北省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信息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以及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湖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确保新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种类型产业耦合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在分析城市新旧两类产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城市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经济转型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28个省份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产业同构化程度和制造业高级化水平,并采用全面FG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分割不仅直接阻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还通过引发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间接影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东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趋同对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降低地区间贸易壁垒,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合理优化地区产业布局,能够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旧区改造是为了创造城市良好的发展环境,有计划地、成片地改造城市的旧建筑,旧设施和旧产业,建立新建筑、新设施和新产业的一项全方位的社会活动。旧区改造同动拆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旧区改造一般要进行成规模的动拆迁,动拆迁构成旧区改造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城市旧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下文将以上海作为主要对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市场分割是现阶段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障碍,也是阻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利用2003—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商品市场分割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商品市场分割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具有阻碍作用,当政府同时采取两种分割策略时会加剧城市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靠近海外市场能缓解一部分由市场分割带来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损失。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同构在市场分割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从破除市场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产业协同网络的联系强度及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产业关联及其分工合作角度出发,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网络及其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促进区域内分工合作更紧密,布局更合理,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运用"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系数"度量京津冀三大板块及各市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得出在2001-2014年间,京津冀区域各城市间产业联系强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环京津区域始终是发展核心区;各市间产业联系强度差异悬殊,中部地区关联较强,且强关联城市呈规律性分布。其次,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等工具对以上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各市的主导产业与对外产业联系强度结合分析,提出京津冀的产业协同优化策略,并提出"中心区—主轴线"发展、交通建设、人才引进、机制完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性物流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吸取集聚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集中率系数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集聚的特征,构造了LQ系数,测算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聚集系数,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集聚的指向性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部门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技术经济关联。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我国最近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旅游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揭示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具有中间需求率小、中间投入率大和后向关联度较强、前向关联度较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