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杨 《河北企业》2023,(11):140-142
商标抢注是我国“注册在先”商标确权制度的消极产物,其随着《商标法》的出台而产生。为追求利益,部分“行为人”出于想要“蹭”网络热词或者“网红”热度和流量的直接目的,或者出于抢注商标之后再高价出售等非使用目的,从而将网络上热词或“网红”姓名、别名等恶意申请抢注商标,这会损害有关权利主体的在先民事权利,更会造成我国商标资源的严重浪费,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限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应当提高恶意抢注商标的犯罪成本,多法律部门之间配合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完善立法体制,弥补商标法立法空白;通过出台司法政策和对个案的裁判,对恶意抢注商标进行规制;限制相关权利人之外的主体申请注册与网络热词和“网红”姓名、名称等有关的商标。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听说国内企业抢注他人商标的事例,一些国家也因此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横加指责。在商标案件审理工作中,我们却发现抢注商标并不是国人的‘专利”,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实施者已超越了国别。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裁决了一起日本公司抢注他人商标的案子。  相似文献   

3.
抢注他人商标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应当被禁止。本文对抢注他人商标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抢注他人商标行为需满足四个构成要件,并对抢注他人商标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前年,百年名厂哈尔滨正阳楼肉制品厂的“正阳楼”商标被一国内私营企业主抢注,导致百年老牌子“正阳楼”的丧失,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震动.无独有偶,浙江金华地区有1200多年历史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今天却不能使用“金华火腿”商标,因为它的专用权已被地处杭州的浙江省食品公司独家享有,要用就得付出数额巨大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另据报载,国内一法学研究生毕业后开办了一家公司,抢注了国内知名商标达200多个,并以抢注知名商标为主要营生,再转让营利.与此相类似,我国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现象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杜康”、“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凤凰”在印尼被抢注.“  相似文献   

5.
商标抢注是国际商业活动中较普遍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那些精明又善于投机的商人们看准了中国一批极有发展潜力的商标,抢先在一些国家进行注册,如同仁堂、竹叶青、北京蜂王精等著名商标均遭到抢注。对此,中国企业界人士在焦虑万分中感到百般无奈。 其实,商标抢注并不特别可怕,只要制定好商标战略。并采取防范措施,对于那些已被抢注的商标,则运用商业智谋和法律武器,就能把抢走的商标再抢回来。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景洲根据他协助中外企业打商标抢注官司的体会,介绍了对付国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内最大对讲机制造商深圳好易通科技公司的商标"HYT"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遭遇恶意抢注.新科、康佳、德赛等知名商标在境外被抢注的消息也时见报端.目前中国品牌商标进入国际抢注高发期,商标国际维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要不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泛泛地回答毫无意义。中国的商标被国外什么人抢注的事不应该只让吃了亏的商标所有人痛心疾首;国内有人恶意抢注他人商标也不应该只使吃了亏又"没脾气"的企业接受教训了之。强化商标意识看来不是虚话,深圳那家抢注他人商标的企业也许做了一件"好事",如同向缺乏商标意识的企业背后击一猛掌。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向世界同时,面临着商标抢注的风险,付出沉重的代价。"商标国际注册先行"已成为防范商标国际抢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地看好海外市场,希望以其品牌进军国际。然而,由于我国商标权保护相对滞后,致使很多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遭遇到自己商标被抢注的困境。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国际战略角度出发,结合商标权和企业战略理论进行分析,论述商标权抢注的三点原因及危害,最后尝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商标法允许自然人申请取得注册商标后,非商标使用人抢注商标然后进行炒卖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抢占商标资源的行为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有违设立商标制度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