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力推进电力“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去"管理制度和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电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尚显不足;"走出去"面临国家风险、产业风险、企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整合风险。政府应建立健全"走出去"相关管理制度及支持促进体系;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增强协调作用并深化服务内容;电力企业应建立内部国际化保障体系并设计应对策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针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项目成本和安全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要积极构建相互融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尽力规避和减小国际工程项目的重大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力企业采用工程承包的形式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下,我国电力企业海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政策、文化等各方面存在不少差异,电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可能走一些弯路。如何认识、把握、适应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中国电力企业竞争优势,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求商机、规避风险,都是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全面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进程中,电力辅业集团和基建企业努力加入到国际市场,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不断扩大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同时,开展和逐步加大对外投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逐步树立中国电力品牌。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我国正处于投资发展周期论的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初期发展的转型期。提出在这个探索性转型过渡阶段和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双重背景下急需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观点。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剖析我国目前对外投资企业税收扶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政府应如何通过税收扶持体系有效的支持"走出去"企业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黄东 《中国石化》2011,(5):40-41
随着中国石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走出去"队伍越来越多,带出去的人员和资产也日益增加。随着海外项目的发展,项目涉及的国家和领域不断增多和扩大,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规避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涉及的市场环境、投资领域等在不断更新变化,需要创造性地去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要做好战略研究和风险控制工作,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的建设;二是多方位做好基础技术支撑研究;三是完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提高综合竞争力;四是通过培训完成现有员工素质的复合化,通过合作,实现储备人才的预培和遴选;五是强化政企沟通,防止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已近十载光阴。十年来.电力企业将国际化纳入优先发展目标,纷纷走出国门,到境外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更好地引导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本刊特开设专栏,全方位解读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深层次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大型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并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扬帆出海,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收益水平,在海外投资市场奋力打拼,为祖国和行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电力项目,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满意考卷,在海外托起了中国电力的响亮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从一个资本纯流入大国正迅速转变成一个资本投资大国。近10年来,中国大部分对外投资是通过央企对外并购实现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风险再大也要坚定前行,但必须头脑清醒,战略明确,知己知彼,对自身的优劣和国内国际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虽然广阔,但亦荆棘密布,社会政治、货币汇率、自然灾害、企业投资决策以及经营管理等诸多风险如影相随。面对这些风险,即便是具有丰富国际运营经验的西方跨国公司也须如履薄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必须对文化整合、尊重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融入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们是能否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应该让中国得益,也应该让世界得益,只有让所有相关方得益的项目才是风险最小的项目。一个企业,不论多强大,都必须谋求合作多赢,必须有所畏惧、有所节制,才能走得长远。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大,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正式发行,国际金融危机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坚持"全国统一,高标准,严要求,责任落实和风险控制第一"的原则来设计,完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过程管理制度、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三位一体"监督管理制度和"红黄绿灯"网络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捷 《董事会》2011,(6):74-75
接连发生的中东局势动荡和日本大地震,骤然放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中东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重要市场。  相似文献   

13.
孙竹  马宏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2-15,106
近期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对中国石油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诸多影响。从经济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石油业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世界石油市场供需总量上升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影响石油需求和国际原油价格,进而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收益和生产效率。相比之下,从地缘政治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强化西方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掌控,并可能提高石油的政治风险,从而对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产生影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油价有可能在低于100美元/桶的中等价位波动。相对较低的石油价格将会减弱各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热潮,促进他们对外开放石油资源与市场,这对于正在积极谋求更大规模"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企业是一个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电力企业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海外施工项目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增加了管理难度.全球经济一体化、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金融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给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增强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海外项目良好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从财务的角度,对电力企业海外施工项目风险的形成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庆春 《IT经理世界》2010,(21):166-167
张瑞敏给海尔国际化设定过"三步曲":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现在海尔正在搭建全球化的工业创新体系,以及运营体制的创新举措,以顺利实施"走上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正迎来一个新的高潮。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经营生态日渐复杂,以前那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抱团取暖、合作共生成为电力企业打开境外市场的"敲门砖"。电力"走出去"需要"集团军"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主要依托工程承包或装备出口,这一模式曾为推动我国电力走出去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商场如战场,以  相似文献   

17.
王旸  黄芸 《中国石化》2014,(12):23-25
<正>企业走出去,法律工作要先走出去;企业国际化,法律业务必须先国际化。随着中国石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法律风险日渐增加,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海外投资环境恶化、法律纠纷不断增加等现实问题。中国石化法律部主任张吉星表示,企业走出去,法律要先走出去,企业国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国际竞争的舞台,这其中不乏有取得成功的事冽,成为行业国际化的标杆:但也有一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命运多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电力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的同时,必须时刻高举风险防范大旗,加强对各种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构筑牢固的风险“防火墙”,变危机为转机,最大限度规避和降低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19.
电力行业长期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电力体制改革,使得电力企业的内外部运营和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建立新环境下的电力企业文化体系,并通过企业文化新体系的构建来推动企业管理新机制和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电力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建筑业"走出去"特点分析 战略目标明确清晰,政策导向鲜明有力。2010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再次出台《加快推进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支持措施和保障机制,各地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大激励、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