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孔子治税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曾经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孔子20岁时,做了鲁国大夫孟懿子的税务官。当时征税是用斗量征集粮食,一些征收人员在计量斗...  相似文献   

2.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因而在其17岁的时候到贵族季氏家里做过记账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吏”。人们一谈到孔子,一般只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在理财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孔子虽然有“罕言利”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但他并不反对理财活动,这从他对端木赐的评价中可见一斑,端木赐是孔子的门人,也是卫国的大商人,孔子对他的评价“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  相似文献   

3.
其实,旅游向来为国人所青睐,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已流传至今,古代的超级"驴友"更是数不胜数—— 超级"驴友"孔子 生活时代:春秋时期 出游目的:周游列国 出游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国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宋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卫国、曹国、郑国、杞国等.  相似文献   

4.
陈文华 《会计之友》2004,(11):88-88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征在。孔子在那个时代创造了很多奇迹,是同时代所无法比拟的,至今有些仍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9,(14):I0110-I0110
鲁隐公是鲁国第十四位国君,《春秋》是以这个不幸的人开始的。在解释《春秋》的文字绝美、故事有趣的《左传》里,他平庸得像一只制作得不成功的木偶。  相似文献   

6.
三孔寻圣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人。3岁丧父,家道中衰,青少年时期贫且贱,曾替贵族看管过牛羊和仓库。15岁志于学,30岁便已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后名望日高,拜师者不断。他虽然以教书为业,却非常关心政治,很想说服统治者实施他的仁政,于54岁那年开始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时间长达14年之久,但都未得到重用。68岁时他回到鲁国,专心投身教育和整理古籍。公元前479年,孔子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人间,享年73岁.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4000-5000年 古埃及和巴比伦有楔形文字刻砖记数。 公元前1066-770年 中国西周时已有官厅会计,出现“会计”一词(《周礼·天官》),更有“大夫司会”,相当今日之“审计长”,后称为“宰夫”。 公元前770-475年 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至今有历史文献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会计”。 公元前221-206年 秦时,中央设“御使大夫”,执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民政、财政审计之事。丞相下有少府,再设…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孔夫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因而在其1 7岁的时候到贵族季氏家里做过记账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吏".人们一谈到孔子,一般只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在理财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孔子虽然有"罕言利"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但他并不反对理财活动,这从他对端木赐的评价中可见一斑,端木赐是孔子的门人,也是卫国的大商人,孔子对他的评价"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即是说端木赐很会理财,在理财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积累了大量财富.孔子对端木赐的理财能力作了高度的评价,并把他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与端木赐相提并论.孔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全球华人企业的理财思想,造就了日本企业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的产生,甚至美国的企业咨询机构也开始研究孔子的理财思想.  相似文献   

10.
传媒力量     
《房地产导刊》2007,(15):53-55
“发现金沙洲——珠江西岸新人居论坛”受到众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地产杂志》、《文汇报》、《香港商报》,《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广州电视台、广东卫视,南方一台,二台、搜房网.焦点网等媒体纷纷对其做大篇幅、深层次的分析与报道:《广州日报》“家天下·楼市聚焦”以整整3版的篇幅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文汇报》“商务精华版”,亦以一整版的内容加以宣传;搜房网,焦点网对此做现场直播,搜房网并将其置首页:广州电视台.广东卫视.南方一台均以新闻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在企业界流行的财经管理书籍起码有三本.《基业长青》.企业创始人都希望做百年老店;《定位》,都想明白“做正确的事情”:《执行》,都困惑如何“把事情做正确”,这三本都是麦肯锡或做过CEO的美国人写的.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文无定法.需要“迷踪拳”.在有章法无套路之间。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拓(Peter Rupert Lightc)的办公窄。与2007年时这间屋子的略显空旷相比,如今这里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中国元素:书架上放着《易经》、《孔子》、《论语》等(主人说他于普林斯顿求学时即学习过中国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为恩师守墓。这一守就是6年,公元前473年,子贡回到卫国继续他的经商和治学生涯。50岁时,他再一次去鲁国拜祭孔子墓。  相似文献   

14.
蔡一 《质量春秋》2014,(5):21-33
一、勤俭传统 勤是努力生产,增加财富;俭是节约消费。两者结合成一个概念,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是一项固有的优秀传统,是治国、齐家、理财、治生的格言。勤俭传统由来已久。起先,勤和俭是分别提的。《左传》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书经》提倡“勤劳稼穑”,告诫“克勤无怠”(《书经》:《无逸》《蔡仲之命》)。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  相似文献   

15.
闻实 《成功之路》2012,(12):44-46
“彰往知来”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白寿彝教授喜爱并经常提及的词语,后来又成了他的座右铭,出自于古典。《周易·系辞下》记载:“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云:“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来,情见乎辞。”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易安居士……若本朝人,当推词采第一。”清人王士祯更是把李清照称为婉约派词人的正宗.“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以幼安称首……”(《花草蒙拾》)。读李词,从“浓睡不消残酒”的优裕慵懒,到流离失所的“凄凄惨惨戚戚”,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声声慢》,我们可以读出她自然的心性.跌宕的命运以及赵家王朝渐衰的背影。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学经典之一的《论语》,以平和温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警句,表述了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倡导的道德准则,对后世的仁人志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置身于信息时代的当今经济社会,孔子思想中的一些从政格言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提拔重用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到奸邪小人的上面,老百姓就服气了;如果重用奸邪小人并把他们放置到正直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不服了。”湖南湘西自治州原副州长彭善文早在担任保靖县县长期间,就被群众举报“非婚生子”问题,而组…  相似文献   

18.
智者不惑     
孔子强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在这里,“知”通“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者的组合。《中庸》则进一步明确:“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第二十章),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月上甸,好莱坞正热火朝天地拍摄《变形金刚2》,南方民企美特斯邦威(后简称美邦)的老板找到刘思汝,提出想将自己的品牌植入到这部大片中。刘思汝是何方神圣?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深圳做过记者,后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其在中国摄制的电影《功夫》等作宣传推广,还参与过电影《赤壁》在海外的行销。  相似文献   

20.
吹牛的资本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