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国家卫生费用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部门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经历了从国家包办到个人支付的转变,特别是最近几年,个人卫生费用的支出速度增长强劲.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其评价不仅要涉及经济效益,也要涉及社会效益.而现在很多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都是基于GDP指标,考查的是经济效益.本文以国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经济的经济性与社会性;以1994 -2004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一方面符合社会的主观认知,另一方面与前人所做的结论有一些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公共支出与国民产出--基于瓦格纳定律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瓦格纳定律,利用经验数据考察了我国公共支出与国民产出之间的经济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从1979年到2003年,瓦格纳定律在我国并不成立,即国民产出与公共支出之间不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文章利用了Chow检验程序和增加变量法对原方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表明数据断裂改变了国民产出与公共支出的因果结构;而滞后变量的引入则进一步揭示出引致公共支出变化的原因,即相对于国民产出的影响,公共支出变化的惯性特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进行了核算。研究发现,2006~2011年间河北省11个设区市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效率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以及规模投入不足。因此本文建议,调整部分设区市政府卫生投入规模,强化政府预算绩效考核,提高卫生资源规划的合理程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依据的DEA-Tobi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利用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效率。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核算了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得分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人口密度、居民受教育水平、人均GDP、财政分权和医疗体制改革等社会、经济和政策变量则是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中居民所特有的消费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最优消费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政府民生支出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后,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倒V字形影响;(2)政府民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3)投资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转移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支出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3):121-126
政府支出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实证方法分析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产业导向与政府支出的特点,论证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各组成部分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力度和方式,说明政府支出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升级中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产出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为政府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支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8年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水平(孕产妇死亡率(MMR)和围生儿死亡率(PMR))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政府卫生支出水平与MMR、PMR之间均为显著的负相关;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烈。结论 随着政府卫生支出的不断增加,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对于卫生资源充足的东部地区,政府需要提高卫生资金支出效率,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则需要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的分配预算。 相似文献
11.
罗青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9)
通过给出美国最新研发经费统计数据,介绍美国研发经费在来源和执行部门方面的特点与变化,以及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上的分配情况,可以看出:自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研发经费支出基本维持稳定,但是在GDP中的比例略有下降。美国的研发投入仍然受困于经济复苏乏力。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78~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指数,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区及绝大多数省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增长;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效率的下滑制约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的增长,而农业技术效率下滑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家庭预算资料中的居民医疗支出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经历了持续的增长过程,而在完全自费医疗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不平等主要源于农村居民的地区收入差异及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低收入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足.因此,政府应更多地关注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保障,控制医疗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阶广义差分法和岭回归法,使用SAS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分别建立医疗卫生费用的供给和需求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弹性相对较小;医疗卫生需求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医疗保健价格指数、人口调整数和卫生事业费同方向变化,而与医疗机构的数目反方向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进一步加重了居民的医疗负担。对此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职责范围,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产业是一国的基础支柱产业,中国钢铁产量在世界上最大,但国际竞争力却处于较低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增加研发投入对中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钢铁行业的研发扶持力度,科学地制定钢铁行业组织规范,实行动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